大別山“網紅”思政課教師方榮 讓課堂變得很精彩
圖為:方榮給六年級學生上思政課。
這段時間,羅田縣希望小學校長方榮與習近平總書記握手的圖片,不斷刷屏朋友圈,人稱大別山“網紅”思政課教師。
對這個稱呼,90後姑娘方榮表示“並不喜歡”。“‘網紅’多是一時新鮮,但思政課需要久久為功,點亮山裏孩子的夢想需要長期堅守。”3月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大別山深處的羅田縣希望小學,見到了畢業後在這裡堅守10年的方榮。
種下真善美的第一顆種子
3月18日,這個29歲的山裏姑娘第一次來到首都北京,參加習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
回憶當天的場景,方榮説,“總書記步入會場時,跟大家一一握手。我很幸運,他第一個與我握手。總書記滿眼的期許和鼓勵,令我無比激動!”“這場座談會本身就是一堂思政課,習總書記講話很深刻、生動,説思政課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學開始。”回到學校後,方榮感到,作為一名基層小學校長、思政課教師,肩上的擔子更重,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每個學科、每個活動和教育教研的方方面面,給學生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這所希望小學的10年裏,方榮教過數學、英語、音樂、美術等10門課程,投入最多的是這門教了不到兩年的思政課。小學思政課之前的名稱是《品德與生活》,後來改為部編版教材《道德與法治》。“照本宣科講不好思政課,如何創新授課形式,抓住同學們的心?”方榮的體會是:不説大道理,從身邊人、身邊事中汲取素材,把課堂變成“故事會”。
3月28日上午第一節課,恰逢方榮給六年級學生講授《飄揚的五星紅旗》這堂課。“內容涉及歷史事件較多,逐一講解會略顯枯燥。”課堂上,方榮設計了“兩張照片的對話”“國事交流”“新聞發佈會”幾個有趣的環節,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們玩得很投入,隨之而來的反思和討論也特別熱烈。“1901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辛醜條約》時的畫面,讓我感到屈辱;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合影照,説明中國能在國際事務中發表自己的主張和看法。”學生林子莎講得動情,對祖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的自豪感自然流露。
方榮説,學校針對低年級學生,用“活動課”的方式,把知識和道理設計在“活動”中,讓同學們在玩中學。勝利鎮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之一,學校因地制宜,開展紅色文化進課堂活動,並引導孩子們走進當地烈士陵園等,利用社會大課堂,上好小學思政課。
做山裏娃的“知心姐姐”
“讀書讓我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那裏還有那麼多小小的我,他們的夢想需要被點亮。”作為一名鄉村女教師,方榮曾出現在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上,向全國億萬青少年講述自己在大山深處履行青春諾言、播撒愛的種子的感人故事。
方榮是勝利鎮洗兒嶺村人,兒時家境貧寒,迫於家庭經濟壓力,母親也外出打工,這讓熱愛學習的方榮為家庭憂心,一度走向輟學的邊緣。
2009年,方榮從麻城師範學校畢業後,按照當時的分配方案,她可以到條件較好的勝利鎮中心小學。但她選擇回到只有土操場和8間平房的母校任教,“野百合也想開花,山裏的孩子也要成才。”
山區學校師資力量有限,每週三、週四,方榮還要獨自騎摩托車趕到兩所山區教學點教英語,其中一個教學點在10多公里之外的松子關村。
2012年12月的一天,雪花紛飛,校領導讓她改天再去。但方榮覺得孩子們的學習時間耽誤不起,毅然冒著風雪上路。山路崎嶇,加上積雪濕滑,一不小心滑倒了,方榮崴了腳。距離松子關村還有近兩公里路程,她丟下車子,忍著劇痛在村民的幫助下趕到教學點。
2014年,女兒出生了,學校批的産假是98天,但當孩子剛滿兩個月時,這個別人眼中柔弱的姑娘就急著趕回學校,“那裏還有幾十個孩子即將畢業考試,他們也需要我。”在孩子們心中,年輕的方榮成了他們的“知心姐姐”。
方榮的選擇,讓她連續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黃岡市“青年崗位能手”,去年被任命為校長。羅田希望小學學生規模從最初的120人、6個班,增加到現在的616人。(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劉世民 雷中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