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飛所水動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彬:“鯤龍”擊水讓夢想起飛
圖為:中國特飛所水動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魏錸攝)
2018年10月20日,是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水動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彬終生難忘的日子。
這天,“鯤龍”AG600在荊門成功首飛,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研製空白,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電。
從立項到首飛,吳彬和團隊經過近萬次水動力試驗,使AG600飛機具備陸上起降和水上起降的能力,真正成為“會‘遊’的飛機”和“會‘飛’的船”。
這款“神器”背後到底有多難?
4月24日,在湖北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大會上,吳彬講述了“鯤龍”研發背後的故事。
從零開始,將創新擺在核心位置
最近,四川涼山的一場森林火災,引發大家對森林滅火的關注。
目前,我國什麼樣的飛機能勝任長途、快速、高效滅火?“答案當屬AG600飛機。”吳彬説,森林滅火,它20秒內可一次汲水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余平方米;海上救援,速度可達500公里/小時,航程超過4000公里,一次可救援50名遇險人員。
研製AG600飛機,正是為了滿足我國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求。
2009年9月,AG600飛機在特飛所立項。吳彬帶領水動力研發團隊,走上新征程。
AG600飛機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渦槳水陸兩棲飛機。鋻於飛機指標的特殊性,國內外均沒有經驗可參考,存在大量未成熟的技術需要攻關,“關鍵技術攻關基本是從零開始”。“我們始終將‘創新’擺在核心位置,發散思維,不拘泥于‘1+1=2’的規則。”吳彬説。
在優化AG600單船身底部斜升角時,單船身穩定重心範圍不夠,無法滿足設計要求。吳彬組建臨時攻關小組,“方案不合適,推倒重來;失敗了,沒關係,重振精神再攻關。”
在多次試驗結果不理想時,一個收音機講述帆船穩定性原理帶來靈感,他們創造性地借鑒帆船的相關技術原理,解決了這項難題。
AG600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大型特種飛機的嘗試與突破。“從‘一無所有’到飛機船體設計定型,我們僅用了20個月。”吳彬説,其間,他們共開展了80余次模型製作、修型、試驗工作。
在經歷近萬次水動力試驗工作後,吳彬和團隊完成了關鍵技術攻關,使AG600飛機抗浪能力達到2米,超過了國際上同級別飛機1.2-1.5米的常規抗浪能力。
不辱使命,弘揚航空報國精神
吳彬工作繁忙,經常出差在外,他對妻子非常愧疚。但妻子卻説:“你只管放心去工作,家裏有我。”
妻子的理解,讓吳彬安心奮戰在研究工作一線——
為保證各節點順利完成,他主動開啟“712”工作模式,每週工作7天,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設計崗位、試驗現場,幾乎成了吳彬生活的全部。
2018年8月,AG600飛機從珠海轉場至荊門,開始水上首飛前的研發試飛。他帶領4位同志組成水上首飛水動力支持團隊,參與水上試飛技術保障工作。試飛期間,時常早上4點起床,奔赴試驗外場,白天在試飛現場進行技術保障、整理分析數據,晚上討論當天試飛結果及存在的問題,每天工作至深夜。
最終,他們自主設計出AG600飛機高性能水動力佈局方案,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水上首飛,是對我們多年研發工作的一次期末考試,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2018年10月20日,AG600飛機乘風破浪,在水上交出一份亮眼的首飛答卷。吳彬興奮得徹夜未眠。
如今,他和團隊正在加緊試驗試飛,2019年爭取到海上驗證飛機的抗浪能力,真正實現“鯤龍”最重要的功能。“我將繼續努力,不辱使命,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為祖國航空工業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吳彬自豪地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璐 通訊員 謝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