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半蹲醫生”馬艷:蹲著離病人更近

2019-05-14 16:46:07|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堅持蹲著為患者檢查 “半蹲醫生”馬艷:蹲著離病人更近

“半蹲醫生”馬艷:蹲著離病人更近

4月29日,市一醫院盤龍院區康復治療中心,馬艷察看患者身體恢復情況 長江日報記者苗劍 攝

  23歲的患者張鑫(化名)獨立寫下“謝謝”兩個字。媽媽欣喜若狂:“感謝醫生從未放棄。”

  張鑫一年前查出患有中樞性腦膜瘤,手術後原本活蹦亂跳的大小夥像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兒,不僅行動有障礙,連吞咽、寫字、握筆這些基本動作都成了大問題。

  媽媽帶著張鑫輾轉來到位於盤龍城的武漢市第一醫院康復醫學中心(簡稱康復中心)。從完全不能動彈,到可以提筆寫字,一年多下來,眼看著兒子的點滴進步,媽媽看到了希望。

  在康復中心裏,還有100多個家庭和張鑫媽媽一樣在黑暗中守望希望。

  今年49歲的科室主任馬艷是這場“持久戰”中的靈魂人物。張鑫媽媽説,康復科的患者絕大多數都只能臥床或者坐輪椅,為了方便檢查和交流,馬艷總是半蹲著。

  “一次次蹲下來,是為了病人儘快站起來。”馬艷無數次交班、查房、鼓勵、寬慰,這些旁人覺得很平常的點滴,串聯起張鑫們的希望之光。

  蹲著的時間比站著的時間長

  “現在還發燒嗎?”“咳嗽有沒有好些?”“感覺右腿更有力了,要加油啊!”

  每週一上午的查房時間,是康復中心主任馬艷説話最多的時候。這個個子瘦小,聲音溫柔的女醫生,在挨個詢問患者身體狀況和康復進展的時候,總會半蹲在地上,為他們耐心檢查。

  “我們的病人比較特殊,多為腦癱、中風、偏癱患者。許多人都需要乘坐輪椅,下肢需要經過長時間鍛鍊才能恢復。”治療時馬艷經常一蹲就是幾十分鐘,家屬過意不去,推把椅子讓她坐著,都被她婉拒。

  “這樣和病人離得更近些。”馬艷説,蹲著比坐著離患者踝膝關節和腿部更近,觀察時看得更清楚,治療時效果更好。另外,患者在康復治療時通常或躺或坐,醫生蹲下身子更能讓患者感覺自己被尊重。

  有些患者家屬,剛剛來時叫不出馬艷的名字,誇她時總是説“那個老是半蹲著的醫生……”久而久之“半蹲醫生”成了馬艷在病人家屬口中的“昵稱”。

  “馬阿姨”陪小病人打“怪獸”

  “好的康復治療一定要保證病人和家屬情緒健康。”馬艷常常叮囑科室醫生,康復治療講究“話療”和“心療”,一些患者因長期臥床或者康復進展緩慢,容易陷入抑鬱狀態,家屬也因不堪重負的照顧任務偶有厭煩情緒,這時醫護人員需要在中間搭起溝通的橋梁。

  兩年前,8歲的武漢女孩可可查出患有顱內血管瘤,手術後留下偏癱後遺症,右手無法握住物品,每邁一步右腳就會不自覺地晃個圈。2017年6月1日,可可與媽媽來到盤龍院區做康復。

  馬艷專門向同齡的孩子“求教”,找到孩子都喜歡的英雄人物奧特曼。治療時她告訴可可:“我們向英雄奧特曼學習,馬阿姨和你一起打‘怪獸’。”

  孩子的右手握不住筷子,治療時馬艷也假裝“握不住”,和可可一起比賽誰握的時間長。從最初握住筷子3秒鐘,到順利夾起一顆蕓豆,準確放入盒子裏,馬阿姨陪伴可可打了23個月的“怪獸”。今年9月,她將重返校園,和同齡人一起學習成長。

  “半蹲醫生”24小時待命

  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醫生們的朋友圈裏,馬艷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

  醫院康復醫學中心盤龍院區,距離馬艷的家有30多公里,驅車最快也要40分鐘。馬艷到盤龍院區上班的“標準”打卡時間是7時10分。擔任康復醫學科主任4年以來,參加7時30分的早班醫生、治療師的交班會,已經成了她的工作習慣。

  盤龍院區開放病床有92張,每位患者病情變化細節她都門清。 “她在心裏給每個病人都建了檔案。”最讓科室年輕醫生佩服的是馬艷的“超強大腦”,即使病人離院一年再回來復診,馬主任還能準確説出病人的情況。

  馬艷的“超強大腦”源於她還有一個“非標準”工作打卡時間:24小時隨時待命。讓她和患者在一起的時間格外長。

  去年一天淩晨3時,馬艷在睡夢中接到一個電話,“一名患者因過量食物返流被吸入肺內,引發了急性呼吸衰竭”。馬艷趕回醫院參加搶救。剛剛回家,接到病人的求助電話又馬上往醫院趕,這是馬艷的工作常態。

  在馬艷的帶領下,24小時手機不關機,時刻待命成為了康復中心60位醫護人員不成文的鐵律。(長江日報記者劉晨瑋 王愷凝 通訊員嚴睿 童天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