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宣恩:貢水河畔盛開文明之花
圖為:宣恩縣依託貢水河,擦亮縣城節會品牌,獨特魅力吸引眾多周邊遊客。(視界網宋文攝)
入夜,宣恩縣城,貢水河穿城而過,噴泉伴隨著音樂節奏,時而奔放時而婉約,數百居民一邊欣賞美景一邊跳著健身舞……
近年,該縣外修顏值,內塑氣質,按照4A級景區標準打造宜居之城,從細節入手提升百姓幸福感,全民共創省級文明縣城。
塑城:“仙山貢水”扮靚景
“似乎有種魔力,讓人邁開雙腳,忘記時間。”5月16日,一群武漢遊客沿親水走廊帶狀公園漫步,呼吸著新鮮空氣,聆聽著流水潺潺。“城在山中,山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宣恩縣城依託仙山貢水旅遊區創建4A級城市景區,這在全省尚不多見。
“全州縣城都沒有這樣靚麗的河流。”當日清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跟一名在河邊散步的老人聊天,他指著貢水河,自豪地説。老人叫王國左,72歲,每天早飯後沿著河邊散步。晚餐後,再來河邊遛一圈。
“到河邊走走。”已成宣恩人日常打招呼的方式。“以前一下雨,兩岸泥沙沖刷,加上污水直排,成了污水河。後來,歷經多屆縣委縣政府建水庫、築河堤,雨污分流,貢水河才逐漸變清亮。”王國左如數家珍。
宣恩縣順應自然山水格局,堅持“人性化”“景觀化”“整體化”理念,高起點規劃、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環境。他們邀請全國知名設計單位編制《宣恩縣全域旅遊規劃》《仙山貢水4A級旅遊區專項規劃》等;聘任7名旅遊顧問共謀宣恩全域旅遊發展大計。貢水河兩岸修起木棧道、生態綠道、音樂噴泉等,每年正月十五舉辦貢水燈會,吸引武陵山區10余萬人看燈。他們勾勒“環山、環水、環城”城市景觀,打造興隆老街“城市客廳”,規劃設計寶塔山森林公園等,體現人與自然、歷史與現代、民族文化與全域旅遊、城市功能與城市産業的融合發展。
2018年,宣恩縣城“仙山貢水”旅遊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通過省旅遊委初評。
惠民:細微之處見冷暖
“以前球場被圍墻圍著,總感覺是別人的地盤,不好意思來。”走進上湖塘社區,縣疾控中心樓下的籃球場不時傳來吆喝聲。市民朱林説,現在圍墻拆了,球場對外開放,打球的人越來越多。
上湖塘社區附近機關大院和單位宿舍多。曾經,各單位用圍墻隔開,導致交通“梗阻”,周邊居民想到河邊走一走,得繞上一大圈,怨言不少。
宣恩縣回應群眾關切,啟動“拆圍”行動。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坐鎮,對35家機關大院88處7.65公里長的圍墻進行拆除,亂搭亂建、養雞養豬等亂象也一併解決。
拆圍墻,建便民步道,上塘湖社區四通八達,成了一個開放式大公園。“單位之間互相連通,辦事方便了。去哪個單位上廁所,也沒人問這問那了,還增加不少免費停車位。”説起變化,居民王梅很高興,社區裏增加不少攝像頭,以前擔心的安全問題也迎刃而解。
根據老中青不同年齡層次習慣,貢水河上修起草坪、木質遊步道和石板橋。多處直飲水設施供應常溫直飲水和40度的溫熱水,很暖心。沿河兩岸新建的旅遊公廁堪稱五星級,投資6億元建設教育城,運動場、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設施多校共用……細微之處透出和諧幸福的城市精神。
鑄魂:文明“潤物細無聲”
市民是文明城市創建的主體。創建文明城市,首先要提升市民素養。
5月13日上午8點,上班高峰期,宣恩縣最繁華的十字路口井然有序,少有人橫穿馬路,車輛禮讓行人。“我們現在都不需要交通勸導員了。”縣文明辦主任向肖櫹説。
向肖櫹介紹,以前,宣恩縣城沒有紅綠燈,大家橫穿馬路隨便走。這兩年,車輛漸漸多了,路口安裝了紅綠燈,可“鄉里人第一次看到紅綠燈,都不知道怎麼走路。”不守交規、亂扔垃圾的現象十分普遍。
一支支志願者隊伍在政府推動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成為創建文明城市的宣傳員和推動者。他們走進社區,義務清掃街道;走進校園,給困難學生送去關懷;走進敬老院,為孤寡老人帶去溫暖;走進大街小巷,開展文明宣傳活動,成為宣恩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麗風景線。
宣恩縣開展“出彩宣恩人、出彩家庭、出彩鄉村(社區)”系列評選活動,通過典型引領,示範帶動。目前,已涌現“中國好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最美孝心少年”“湖北好人”“荊楚楷模”等一批先進典型。
文明引導下,人和城市發生變化。“鄉下婆婆到縣城跳廣場舞,扔了一回垃圾都被其他舞伴教育一番。”在環衛崗位上工作了10年的郭玉瓊最有發言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林晶 通訊員劉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