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黃陂率先探索農村承包地有償退出

2019-05-20 13:15:3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5月13日早晨,武漢市黃陂區三里橋街沿堤村74歲村民雷用開,像城裏人一樣,晨練、觀鳥、散步。雷用開隨兒子在黃陂城區居住,自家7畝承包地荒了多年。兩年前,他將7畝地的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回村集體,成為湖北省首批“進城退地”的農民。

  2017年,黃陂作為全國首批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率先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截至2019年4月底,黃陂已有1754畝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民最重要的土地財産權益,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村承包地有償退出,退的既是經營權,也是承包權。作為一項史無前例的創新,此項改革事關重大。黃陂為何能在全省率先開展試點?試點取得了哪些成效?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六成農民進城創業或務工

  改革試點順應群眾呼聲

  黃陂祁家灣街道張店村,離漢口城區僅20分鐘車程。

  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激活了張店村的打工經濟,六成村民在外務工,剩下老弱婦孺留守。農村勞動力的缺失,使得土地撂荒開始出現,全村1317畝耕地,最高峰時荒了近一半。

  回鄉創業的魏家芬清晰記得當時的情景。2011年,在武漢城區經營酒店多年的他,應家鄉邀請,回村參加“三萬”活動。兒時長滿莊稼的土地,雜草叢生,坑坑洼洼,故鄉的蕭條景象讓他十分心酸。

  老村支書告訴他,村裏很多人在外安家落戶,人地長期分離,周邊建工業園,田塊被施工隊挖得面目全非。

  離張店村幾公里外的沿堤村,緊臨漢口北商圈,村裏青壯年勞力幾乎都離開了村莊,外出創業或務工。村裏1000多畝土地荒的荒,棄的棄,村裏想方設法找到武漢一家大型農業公司,將土地整村流轉,並簽訂了長期合約。誰料,幾年後,由於經營不善,農業公司提前毀約退田,田又荒了。

  傳統農業時代,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如今,城鎮化和非農産業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新的生存模式,土地不再是農民唯一的依靠。黃陂區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劍介紹,黃陂六成以上農民進城創業或務工,一些徹底脫離農村、完全融入城市的部分農戶願意有償退地。

  群眾有呼聲,改革有回應。2013年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産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2017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允許地方多渠道籌集資金,按規定用於村集體對進城落戶農民自願退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補償。

  在這樣的背景下,黃陂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試點等任務。

  武漢市經管局局長吳海峰説,探索農村承包地有償退出,是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産物,有利於盤活農村閒置的土地資源,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也有助於具備退地條件、有退地意願的農民實現財産權益。

  退地須達到相應“門檻”

  兩成以上農戶申請未通過

  試點初,黃陂多次邀請國家和省級專家學者進行研討,把握政策方向,制定總體方案。經充分調研,黃陂在全區選擇羅漢寺街道祝店村、祁家灣街道張店村、三里橋街道沿堤村3個村,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點,實行封閉運行。

  沿堤村黨支部書記雷冬華全程參與了改革試點。他介紹,村裏不搞“一刀切”,退與不退,尊重農民意願,所有退地流程公開化、民主化。

  在外居住多年的村民雷林生,得知村裏試點承包地有償退出的消息後,找到村委會,提出申請。村委會接到申請後,對雷林生家中情況逐一調查審核,並邀請第三方機構對退出的承包地進行價值評估。最終,雷林生以每畝43050元的價格,將自家承包地有償退還給村集體,放棄了土地承包經營權。

  雷林生退地後,沿堤村又有177戶農戶提出申請,涉及500多畝土地。

  為了確保改革成效,試點村對農民申請退出承包地設置了“門檻”,申請人如果沒有非農收入、有外債、有賭博等不良惡習,均不能進行退地。有一戶農戶,雖然滿足了退地要求,但當審核人員詢問補償款如何使用時,這位年過七旬的村民回答説拿去投資。審核人員認為退地存在不穩定風險,耐心勸説該農戶暫不退地。

  據了解,黃陂區3個試點村中,因種種原因,有兩成以上農戶退地申請經審核未通過。

  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少農民仍心存顧慮。黃陂在試點過程中,設置了“農民單方面反悔條件”,對已經提交申請的農戶,在規定時期內,可以無條件撤銷申請。

  盤活農村閒置土地資源

  農戶企業村集體三方受益

  土地退回到村集體,該如何使用?

  黃陂各試點村採取市場運作模式,將退出的承包田對外招租,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入駐,發展現代農業。

  武漢金億豐農業有限公司,2013年起流轉沿堤村部分土地,種植有機蔬菜,5年來,公司累計投資7000多萬元,種植規模超過3000畝。但此前,該公司董事長唐新勝一直有個擔憂:土地流轉手續不規範、部分農民不遵守約定等,都會影響公司穩定經營。隨著投入增多,風險也越大。

  2017年,沿堤村成為承包地有償退出試點,唐新勝看到了機遇。經村民同意,金億豐公司與村委會公開協商,籌集2091萬元退地補償款,確保農民退地補償及時保證到位,金億豐公司取得沿堤村486畝土地經營權。吃下定心丸後,金億豐公司對未來10年進行了佈局,規劃建設田園綜合體等項目。

  承包地有償退出,農民從效益較低的土地上獲取更多回報,企業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村集體經濟也得以發展壯大。

  祝店村將退回的承包地進行統一經營,每畝按1.5萬元補償,或按1.5萬元每股量化股權,299戶農戶積極響應。祝店村以集並後的2000余畝承包地經營權做抵押,從銀行獲得啟動資金,購置大型工程機械,承接周邊工業園和農田改造等工程,當年實現産值800余萬元,農民獲得每股保底分紅700元。隨著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2018年每股保底分紅增加到1000元。村裏為退地農民免費辦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房屋保險、大病救助等保障。

  完善農村有償退地機制

  還需配套政策措施支撐

  黃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記者也了解到,推進試點,深化改革,還有一些政策障礙尚待突破。“退地農民反映最急切的,是今後的養老保障問題。”三里橋街經管站站長熊光輝告訴記者。

  農民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從某種意義上説,相當於永久性失去土地。熊光輝擔心,儘管短期看退地農民不用擔心生計問題,但長期來看還存在隱患。許多進城農民,實際上並沒有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國家層面的整體謀劃和推進。“土地退回村集體,如何有效利用?”張店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國茂對此還有一些擔憂。

  張店村開展農戶承包地自願有償退出的同時,引進回鄉創業人士,發展花卉苗木種植。劉國茂介紹,當前企業發展態勢良好,給退地農民購買了養老保險。但後期一旦企業經營發展出問題,群眾的利益也將難以得到保障。

  改革就是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業內人士認為,農村承包地有償退出,能否順利推進,還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土地流轉市場的規範化、成熟化,提供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資本下鄉,真正投身農業農村發展。試點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配套政策措施提供支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通訊員 佔海燕)

  記者手記

  不求步子大,但求步子穩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非農産業和城鎮轉移,農民身份權與財産權糾結不清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村承包地有償退出,盤活了閒置的土地資源,促進了農業穩定發展,有利於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同時尊重了農民意願,有助於實現農民的財産權益,讓有退地意願的農民、新型經營主體和村集體得以“三贏”。“但土地依然是農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因此,改革需穩慎推行,不求步子大,但求步子穩。”省農村經營管理局局長張清林5月1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從黃陂試點情況看,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永久的,而不是有期限的土地轉讓、流轉。張清林認為,無論改革怎麼改,要嚴守農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耕地面積不減少、糧食生産能力不減弱、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農民自願、農地農用、封閉運行”是開展承包經營權退出試點的關鍵。中央規定,承包經營權退出試點只能在農村改革試驗區開展,符合條件的地方開展試點,必須報經農業農村部批准後,才能進行。

  省農業農村廳調研顯示,農戶進城後很難找到長期穩定的工作,他們完全享受城市的社會保障也需要較長時間。張清林説,是否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不得以退出承包地作為進城落戶條件。

  我國城鎮化和轉移人口市民化是長期漸進的過程,構建城鄉統一的社保體系也尚待時日。退地農民雖然能獲得一定的退出補償,但仍面臨失業、社會保障等風險,專家呼籲,要在住房、社保、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建立退地保障機制,防範農民的退地風險。(胡瓊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