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國際地區航線躍居全國前列
最近,武漢民航業好消息不斷。
2019年前4個月,武漢天河機場旅客、貨郵吞吐量增速位居全國大型機場首位。
很快,武漢還將直飛紐約、冰島……飛得更高,讓世界矚目武漢;飛得更遠,讓江城廣交國際好友,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步伐更加堅實。
首飛巴黎——
7年躍居全國機場前列
2012年以前,武漢國際和地區航線屢開屢停,低谷時不足10條。
2012年4月,法國航空公司開通武漢直飛巴黎航線,實現了武漢洲際航線“零的突破”。此後,武漢迎來一波又一波國際和地區航線開通潮,先後開通了直飛莫斯科、羅馬、舊金山、曼谷、新加坡、毛里求斯、悉尼等航線。
到2018年,武漢國際及地區航線接近60條,可直飛亞、歐、美、澳、非等五大洲,航線網絡密度中部領先。這一年,天河機場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270.02萬人次,連續7年居中部第一;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5.3萬噸,比上年增長112.2%,增長率居全國千萬級機場前列。
武漢民航人士介紹,經過7年發展,武漢國際和地區航線日臻完善,加上國內短途航線,天河機場形成了“國內轉國內”“國內轉國際”的航空中轉樞紐,吸引中部地區乃至全國、全球的旅客到武漢中轉。以南航為例。近年來,南航持續吸引旅客選擇武漢中轉。“武漢中轉”從無到有,中轉旅客數量持續攀高。2018年,南航在漢中轉的旅客達到21.4萬人次。2019年,南航將在天河機場實現“通程聯運”,即旅客托運行李的“一站式”直挂服務,此舉將進一步擴大旅客中轉量。
此外,充沛的客源又促使更多航空公司在武漢開通新的國際航線,由此形成馬太效應,推動武漢國際和地區航空業務高速增長。
打破瓶頸——
釋放“受壓抑”航空需求
2017年,因武漢市內多棟建築超高影響凈空安全,天河機場運行受限,無法增加甚至減少航班量,導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滯漲”,陸續被鄭州、長沙等城市超越。
儘管如此,在這一階段,武漢天河機場的國際和地區業務,雖然受到一定影響,但在中部地區仍是“一枝獨秀”。直到2018年7月,在省、市大力支持下,凈空問題得以解決,天河機場正式解限,運輸生産迅速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態勢。
武漢市民航辦負責人介紹,2019年1月,在市交通運輸局、湖北機場集團的積極爭取下,經國家民航局批復,天河機場每小時航班編排時刻容量,由原來的33架次調增至39架次,真正打開了運能瓶頸。3月,夏秋航班換季期間,武漢市赴京積極爭取,實現新航季武漢機場時刻總量同比增長12.9%的好成績,遠高於全國主協調機場3%的平均增幅。
時刻總量的增長,為天河機場國際和地區航線打開了進一步增長的空間,讓此前“受壓抑”的航空需求得以釋放,迎來又一波國際航線開通潮。
國際范提升——
武漢擴大“國際朋友圈”
武漢天河機場國際和地區業務的迅猛增長,反映的是武漢國際化水準的大幅提升。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武漢市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關係發展到109個,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其中國際友好城市27個,國際友好交流城市82個。這109個城市分佈在世界五大洲57個國家,其中歐洲40個,美洲30個,亞洲28個,非洲8個,大洋洲3個。此外,武漢市還建立了國際友好基層單位(友好學校、醫院、科研機構等)百餘個。友好城市數量初具規模,友城關係網絡初步形成。
除了空港方面,武漢江海直達近洋航線,可聯通日本、韓國、東盟等國家和地區。陸港方面,中歐(武漢)班列可抵達歐亞大陸34個國家的90個城市。到2020年,武漢市將力爭使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增長至70條、空港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達到350萬人次、中歐(武漢)班列發運量增至5.5萬標箱。
2018年10月,《武漢市國際化水準提升計劃(2018—2020年)》出臺。計劃要求充分發揮武漢市綜合優勢,統籌全市對外交往資源,注重開放創新,著力把武漢建設成為我國中部地區國際交通樞紐、國際經貿合作高地、國際交往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創新中心和國際人才匯聚高地。
根據該計劃,武漢市進出口總額力爭由2017年的190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0年的2200億元人民幣;利用外資實際到位額由96.5億美元增長至125億美元。到2020年,力爭年承辦國際性會展數量達到30場,駐漢境外機構達到30個,國際友好城市達到30個,年接待入境遊客人數達到300萬人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