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夯實分級診療 守衛居民健康
原標題:引進協和 提升街鄉 樹立品牌 蔡甸夯實分級診療 守衛居民健康
圖為:協和江北醫院門診大廳
圖為:協和江北醫院在進行手術
小病治不好、大病不敢治,群眾不滿意、醫生忙出走,這是多數縣域醫院面臨的難題。如何破解?唯有紮實推進分級診療,讓政策、口號從墻上紙上落實到地上,改革不斷邁向深層次,把越來越多優質醫療資源送到基層。
武漢市蔡甸區夯實分級診療,交出一份讓居民群眾滿意的成績單,高品質守衛居民健康。
“轉診王”摘帽子
“發燒感冒蠻難治,有病進門開轉診。”這是不少蔡甸居民對原蔡甸區人民醫院的調侃,病患失落感可見一斑,“轉診王”稱號不脛而走。
2016年,原蔡甸區人民醫院被居民評為區“十差單位”第一名,醫療技術落後,許多基本常見病治不了,服務水準、管理水準跟不上,無法滿足居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改變發生在2017年。當時,原蔡甸區人民醫院已難以正常運轉,改革成為唯一齣路,蔡甸區委、區政府決心突破。
協和江北醫院應時而生。同年7月,協和醫院開始全面託管原蔡甸區人民醫院,僅用一年多時間,醫院完成新生,榮獲年度市級“文明單位”,還被國家衛生計生委授予“全國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示範單位”。
“以前是90%以上病患轉走了,現在90%以上選擇留下來。”協和江北醫院院長陳立波坦言,兩個數據變化,背後是醫院脫胎換骨的自我革命。陳立波介紹,託管以來,醫院住院病患人數比之前增加了一倍,手術量增加1.5倍,門診量增加六成以上。“做與不做,做得怎麼樣,居民看得見、感受得到,‘轉診王’帽子徹底摘掉!”陳立波直言。
家門口的“三甲”
託管伊始,醫院便著手從醫療技術、管理服務水準等方面發力。引入協和醫院26位專家,每週規定一天時間到江北醫院坐診,面向全國招聘,引進20名科室專家人才,同時內部培訓一批。優化就醫流程,全方位提升醫療品質。
日前,40歲的李某持續胸痛,送至協和江北醫院就診,接診醫生速查心電圖考慮是廣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心內科主任黃仲略迅速會診,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便立即準備手術。
當天上午9時33分,病人由急診送入介入導管室,遂即上臺開始手術。黃仲略指導導管室除顫、給藥,待病人生命體徵平穩後即行冠脈造影。醫院各科室團隊緊密配合,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救治時間僅用時28分鐘。
這只是協和江北醫院胸痛中心開展診療服務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胸痛中心和介入治療平臺,均是託管以來提升新技術、開展新服務的樣本。“這次搶救時間僅用28分鐘,再次證明我們創建胸痛中心意義重大,也意味著急診科、導管室、心內科各科室配合日趨成熟。”醫務科主任肖利民説,近兩年來,江北醫院新增了胸外科、腫瘤科、輸血科等科室,改進設置普外科、婦産科等科室,科室從原有20多個增加到38個,醫院綜合技術水準已達到市級三甲醫院標準。
區域醫療中心崛起
小病不出街,大病不出區。
協和江北醫院已成為區域“明星”醫院,不僅蔡甸轄區內“慢病”居民扎堆來診病,更有漢川、仙桃等鄰近地方的病患慕名而來,醫院也是大病集中救治定點醫院。
協和領頭,街鄉全面帶動。協和江北醫院致力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助力蔡甸分級診療落實到基層。目前,江北醫院與人數較多的街道鄉鎮衛生院形成一體化診療模式,輸出人員培訓、醫院管理、醫療服務等軟資源;和位置較遠、人數較少的衛生院形成醫共體,幫助培養基層醫療人才,在醫療信息和醫療技術方面實時遠程支援。
陳立波説,打造武漢西部區域醫療中心,藍圖繪就,只爭朝夕。
託管以來,協和江北醫院優化總體佈局,改善門診、住院設施、流程,為患者提高高效、舒適的醫療服務。目前,醫院已全面開展多種疑難複雜病例治療,女性盆底重建手術等在武漢市領先,無痛分娩也成為産科工作常態。經相關部門評定,協和江北醫院肛腸科、中醫科獲評武漢市重點建設專科,其他6個專科獲評武漢市區級重點建設專科,區域輻射作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