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以加工業引領農村三産融合
農村産業融合靠什麼帶動?6月27日至28日,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培訓班在潛江開班,一組數據揭開潛江産業融合發展路徑:2018年,該市農業加工産值464.8億元,與農業總産值之比達3.44:1。這一數據,高於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2020年達到2.4:1的目標。
潛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稱,該市以農産品加工業為龍頭,帶領農村一、二、三産業加快融合發展。
推動産業發展的引擎
6月5日,潛江漁洋鎮江岔垸橫堤村6組村民張義亮從蝦稻田中撈起近200斤小龍蝦,直接賣到本地加工企業華山水産。張義亮説,眼下各地批發市場價格都不高,而加工企業此時往往以同樣甚至略高的價格收購龍蝦,“他們是有多少收多少,我也更省事些。”
在潛江華山水産食品有限公司,龍蝦經過流水線,有的被加工成清爽的凍蝦,有的被加工成Q彈的蝦球。公司總經理漆發發説,5月開始,潛江龍蝦集中上市,靠周邊餐飲市場難以完全消化,公司生産線開足馬力,2個月已加工龍蝦2萬噸。“3月、4月,餐館定價。5月至7月,工廠定價。”漆發發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有了潛江加工企業做支撐,本地及周邊地區農民才敢多養蝦、才能多賺錢。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華山公司董事長漆雕良仁在潛江收購野生龍蝦,將其加工出口。正是看到龍蝦有市場,2001年,該市積玉口鎮農民劉祖權探索出蝦稻連作模式,帶動一批農民養蝦,由此拉開潛江龍蝦産業大幕。
近20年發展歷程中,加工業始終是潛江龍蝦産業鏈上的優勢環節。該市初步統計,潛江龍蝦一産産值約54億元,二産産值約134億元,三産産值約70億元。
就在2019年,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首次超越盱眙龍蝦,位列全國第一,加工業功不可沒。
湖北省水産局産業發展處尹恒説,該局于2018年實地調研盱眙、潛江兩地産業發展,其中潛江龍蝦在一産、二産方面表現尤為搶眼。
數據顯示,僅2017年,潛江龍蝦年産量超7萬噸,是盱眙産量一倍;規上加工企業數量13家,盱眙僅3家。
潛江市農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陶忠虎説,加工企業一頭牽著田地,一頭連著市場,是潛江龍蝦産業一路迅速發展的“定海神針”。
九成農貨步入産業化
大豆,因種植省工省事,潛江農民稱其為“懶豆子”,可由於收益不高,過去只是零星種植。如今,潛江大豆種植面積突破5萬畝,年産7500噸,成為潛江農業繼蝦、稻兩大産業後又一主導産業。
竹根灘鎮位於漢江邊,曾有“棉花之鄉”的美譽。全鎮近6萬畝土地,早年有3.5萬畝種棉花。如今,棉田變成豆田。
周嶺村62歲的黃永洪説,2012年起,自己改種大豆,畝均收入達1100余元。
在位於潛江的湖北嘗香思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們正為一批剛出爐的大豆牛肉醬貼上生産標簽,待打包、裝好後,將通過電商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2018年,該公司收購大豆1.5萬噸,發展訂單種植10萬畝,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
依託産業化經營,嘗香思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繁育並研發鄂2066大豆品種,其新品種最高畝産量可達200公斤、蛋白質含量43.2%以上,位居全國前列。僅此,可讓農民畝均增收330元。
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潛江大豆煥發生機説明:加工業跨越式發展,可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
該市農業農村局介紹,全市目前農産品有三子(蝦子、稻子、豆子)、一菜(蔬菜)、一藥(潛半夏)、一果(水果),除蔬菜産品全部直接銷售外,其他産品均實現了生産、加工“兩條腿”走路,比重佔全市農産品90%以上。
2018年,潛江獲批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後,將龍灣、熊口、漁洋等鄉鎮納入園區,以潛江蝦-稻産業為主導,以農産品加工企業為龍頭,整體推動各地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記者在龍灣鎮看到,該鎮在2萬畝蝦稻共作基地沿途栽種果樹,與本地章華臺遺址等景點連為一體,讓近千人吃上“旅遊飯”。
2019年“五一”假期,有29萬人次到潛江體驗“龍蝦”主題遊,接待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6%和41%。(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