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江之變】無土培育新技術成赤壁鄉村發展“新引擎” 助力農民脫貧攻堅
培育在管道內的蔬菜 攝影 胡禮國
國際在線湖北報道(胡禮國):在湖北赤壁市車埠鎮小羅湖田園綜合體,5000多平方米的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內種植著30多種無土培育的有機蔬菜。工作人員介紹,無土培育的核心在於把蔬菜“種”在管道上,在蔬菜根部與管道內加入營養液,這種培育方式完全代替了傳統的土壤培育。不僅如此,蔬菜大棚裏統一使用“中央控制系統”,能夠實時對大棚裏的蔬菜灌溉、施肥、生長情況進行控制。培育大棚裏,全年溫度恒定在25-30攝氏度,真正做到無土栽培和水肥一體化。
農業生産方式變了,農民如何適應和融入到新的環境當中?小羅湖田園綜合體蔬菜大棚內工作的村民魏鳳英説,自己除了能獲得土地的流轉的收入,還可以到種植大棚裏上班,一個月可以拿固定工資3000多元,比自己種菜賣菜要好。由於每天蔬菜大棚的上班時間是早七點到下午四點左右,所以魏鳳英還有另外一份收入。每天淩晨兩點,魏鳳英就去自己的的蝦田裏撈蝦,緊接著趕到集市上賣,之後正好可以趕上七點來大棚上班。“這樣我每天晚上不到八點就睡覺了,雖然辛苦,但畢竟還是能賺錢。”魏鳳英説。據了解,魏鳳英和老伴兒倆人年收入有8萬元。
據了解,赤壁市小羅湖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共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以實現現代高端農業項目為主導,以振興鄉村發展為目標,突出農産融合發展的田園綜合體。二期主要以鄉村旅遊服務為主導,建設生態餐廳、茶廳、生態民俗賓館為特色的鄉村休閒旅遊。三期主要打造康養一體的現代服務,通過兩到三年的建設,把小羅湖田園綜合體建成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園。
2018年以來,車埠鎮以小羅湖田園綜合體為基礎,依託農業科技示範園的現代設施農業,努力打造鄉村産業振興的“新引擎”。
蔬菜根部用海綿包裹後放入管道,以便更好吸收養分 攝影 胡禮國
培育在管道內的蔬菜 攝影 胡禮國
大棚負責人現摘現吃 攝影 胡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