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借智”破解産業發展難題
圖為:應城企業“借智”高校改進工藝和設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通訊員 劉振宇 攝)
6月26日,應城市政府與湖北工程學院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及專家教授應城行活動。這是繼與武漢輕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後,應城與省內高校舉行的第6次市校、企校集中簽約活動。
2018年9月,應城啟動市校合作工程,計劃至今年底,與10所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産學研合作、人才交流、決策諮詢等方面,借智登高。
應城市委書記程濤表示,作為鹽化工大市,應城正處於精準對接全省“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産業發展佈局、孝感市“十抓十促”發展路徑的關鍵期,迫切需要依靠創新驅動、人才帶動,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加速邁向高品質發展。
化工企業“借智”轉型
位於應城的武漢強豐新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産有機酸(一種制藥原料),産品出口多個國家,2018年産值達9000多萬元,納稅300多萬元。“過去,我們採取反應釜生産有機酸。反應釜容量大、反應物料多,一旦反應失控,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強豐新特公司董事長李雄介紹,近年來,他們改用微反應模式。微反應器體積僅約為反應釜的千分之一,但自動化程度高,可以不停歇地進行化學反應,總體上反應速度和效率大為提高,物料浪費和不良反應大大減少。不過,新模式中的一個關鍵環節還有待突破。
市校合作工程啟動後,強豐新特請來武漢工程大學專家團隊,著手新模式關鍵環節的深度研發。
與強豐新特類似,應城多數化工企業面臨環保、安全風險。隨著國家環保、安全標準的提高,一些企業過得戰戰兢兢。
在市委市政府引導下,目前該市化工企業都在積極借力武漢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進工藝和設備,走轉型升級之路。
新興産業“借智”發展
湖北億佳歐電子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産電阻陶瓷基體,廣泛應用於電子産品中。“我們公司2018年産值為4000萬元,出口韓國、印度等多個國家。但是,由於産品合格率僅60%左右,許多大的訂單不敢接。”公司總經理周慧斌介紹,2014年開始,公司就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由於沒找對專家,難題一直未解決。
2018年底,武漢理工大學全國首個專利轉化工作站在應城掛牌。經工作站推薦,公司找到武漢理工大學黃端平教授。黃端平很快作出診斷,産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陶瓷基體表面有針孔,針孔會造成短路,引起電子産品報廢。那針孔是如何形成的?漿料分佈不均勻造成的。黃端平開出處方:優化漿料球磨工藝。
自今年6月22日起,公司按照黃端平優化方案生産出來的産品,基本能做到全部合格。周慧斌高興地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今年公司産值有望翻番。
應城市科技局局長石厚安表示,為邁向高品質發展,應城正“借智”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目前,應城富邦科技、回盛生物、恒天藥業等企業都在與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開展深度合作。
農業大市“借智”登高
“黃灘冰油”是一種高品質醬油,由應城市恒茂食品有限公司生産。它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富含18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1958年,周恩來總理曾把黃灘牌醬油作為國禮送給來訪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2013年其釀造技藝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黃灘冰油屬古法釀造,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其顏色介於生抽(淺褐色)與老抽(深褐色)之間。“為了防腐,我們在醬油中添加了較多食用鹽。但是,食用鹽吃多了並不好。如何減少用鹽量,且達到防腐要求?”恒茂食品公司總經理李佳劍表示,同時需要解決的,還包括改善醬油色澤、提高其品質。
武漢輕工大學與應城簽署合作協議後,正與恒茂食品合作,通過改進生物發酵技術,解決上述難題。
應城有全國“秈糯第一市”之稱。華中農業大學植科院知名教授謝國生與應城瑞琪公司合作,開展再生稻試驗。目前已通過輻射技術,改良應城農業農村局提供的糯稻品種性狀,提高其産量和品質。
應城市科技局副主任科員雷紅波説,作為農業大市,通過加大市校合作力度,有望在農業生産和農副産品加工發展上再上一個新臺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宋效忠 通訊員 劉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