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八大重點産業推進大武漢高品質發展

2019-07-24 12:24:00|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7月23日從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上獲悉,該市擬圍繞八大重點産業推進高品質發展,預計到2022年,重點産業主營收入1.7萬億元,境內外上市公司150家。

  這八大重點産業分別是:積體電路、光電子信息、汽車、大健康、數字、航空航天、智慧製造、新能源與新材料。

  依託國家記憶體基地,重點發展存儲晶片、光通信晶片和衛星導航晶片,形成以晶片設計為引領、晶片製造為核心、封裝測試與材料為配套較完整的積體電路産業鏈。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000億元。

  發揮信息光電子、5G等研發和産業化優勢,重點培育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一代信息産業基地。深度參與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加快衛星遙感、通信與導航融合化應用,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創新型産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1500億元。

  支持傳統汽車産業轉型升級,實現整車及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加快國家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基地建設,搶佔“下一代汽車”創新制高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萬億級汽車及零部件産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4000億元。

  依託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重點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生物技術,做大做強一批龍頭企業和重點産品。大力推進康養産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文化、健身、食品等深度融合,創建國家級康養産業試驗區。 

  産業佈局上,構建光谷生物城、光谷南大健康産業園、漢陽大健康産業發展區、環同濟——協和國家醫療服務區、武漢長江新城國際醫學創新區“一城一園三區”新格局。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4000億元。

  加快佈局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關鍵技術突破,打破數字流通壁壘,推進數字資源開放共享,促進數字技術與製造、農業、社會治理等領域應用創新與融和創新。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3100億元。

  依託國家航天産業基地,發展運載火箭、衛星發射産品、服務和應用等産業,輕型航空器核心産品達到世界先進水準。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億元。

  重點佈局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3D列印與鐳射加工裝備、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建成國內一流的智慧製造産業中心。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000億元。

  堅持新能源大規模利用與分散利用相結合、高效生産與裝備開發相結合,提高新能源保障程度和利用水準。推進石化、冶金、建材向精細化工新材料、金屬新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轉型發展。重點發展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等,建成我國重要的新材料研發與生産基地。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

  高新技術企業,既是産業結構調整的生力軍,也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指標。武漢擬出臺三年行動計劃,打造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發展穩、後勁足”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預計到2021年,企業數量將實現倍增突破6000家,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24%。(湖北日報記者蔡朝陽、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