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愛心超市”扶貧更“扶志”
7月18日,國家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對武漢市貧困村“愛心超市”作出批示:“用勞動換商品,激發內生動力,這是脫貧攻堅的一條重要創新,值得很好總結推廣。”
2015年10月,武漢市民政局開始對口扶貧江夏區舒安街八秀村,通過政策兜底、産業扶貧等多措並舉,70戶貧困戶全部脫貧銷號,貧困村脫貧摘帽。“扶貧和扶志”如何更好相結合?2018年9月28日,武漢市民政局在八秀村設立“愛心超市”試點。每週五,八秀村的貧困戶都會來這裡用平日勞動積攢的積分在“愛心超市”兌換食用油、大米、衛生紙等生活物資。2019年,武漢將共有22家這樣的“愛心超市”出現在各個貧困村。
用勞動換積分和商品
八秀村30平方米的“愛心超市”內,貨架上陳列有大米、食用油、洗髮水等物品,都是村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每樣物品上都標明瞭“價格”,如一個電開水壺29分,一桶10升的食用油59分。
村裏參與積分的有34戶貧困戶,每戶有個記錄積分的小冊子。
7月16日,該村七組村民、81歲的王金香拿著積分小冊子在“愛心超市”兌換兩樣物品:一雙塑膠拖鞋用了5分,一袋5公斤的大米用了29分。王金香説,他老伴患有嚴重哮喘,還有其他慢性病,已經臥床4年,他平時主要是照顧老伴。每月把自家房前屋後打掃乾淨,可積4分;自己種菜拿到街上去賣,可積4分;幫忙打掃村裏公共區域衛生,可積4分……這樣,王金香每月能攢到30個左右的積分,從2018年9月“愛心超市”開業以來,他已在那裏兌換過大米、食用油、牙刷、牙膏、捲筒紙等物品。
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武漢市民政局派駐八秀村聯絡員胡勝介紹,“愛心超市”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該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及村裏常住的低收入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基礎積分為100分,由駐村工作隊、村委會和村民代表組成評定小組,每個月底量化打分,每戶貧困戶全年最高可累計700分。“愛心超市”開張9個月來,平均每個月支出2500元左右的商品。“我們還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和勞動崗位,也和貧困戶積分掛鉤。不少村民為了獲得積分,積極參與公益勞動,慢慢地就有了脫貧的動力。”胡勝説。
67歲的張家灼是一名貧困戶,每個月為了賺足積分,他主動承擔了村裏保潔員的公益崗位。“以前坐在家裏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現在意識到,那樣是不對的,是沒有辦法真正小康的。”張家灼説,自己雖然上了年紀,但是身體還好,承擔村裏的一些工作也很有成就感,而且公益性崗位每月還可領300元工資、積4分。細算下來,比原來“等靠要”強多了。“首家愛心超市在獲得群眾認可後,我們很受鼓舞,現在開始在22個革命老區街、鄉鎮推廣。”武漢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建好運行的“愛心超市”超過8家。
2019年,武漢市民政局從近700家社會組織中挑選了20多家,與22個貧困村結對,讓社會組織也參與到“愛心超市”扶貧項目中來。該局負責人表示,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參與愛心事業,將讓“愛心超市”更具生命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通訊員 戴良軍 實習生 袁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