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漢闊步邁向科技金融中心
圖為:2018年7月,漢口銀行攜手投資機構在光谷開展“投貸聯盟”沙龍活動。(資料圖片)
圖為:武漢鈞恒科技公司負責人(右)向銀行經理介紹公司專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 攝)
7月22日,科創板開市,標誌著科創企業融資迎來全新時代:只要科技成色足、成長性好,即便不盈利,也有望上市融資。
武漢科教資源豐富,科創企業眾多,發展科技金融的土壤得天獨厚。
早在2011年,武漢獲批為全國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的試點城市。2015年,武漢城市圈就成為全國首個、目前唯一一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同年,《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總體規劃》提出,將在2020年建成以科技金融為重點的全國性專業金融中心。
科技金融,即利用金融手段支持促進科技創新,已成為武漢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突破口。
先行先試,一路快跑,大武漢正闊步邁向科技金融中心。
各方攜手分攤風險“科保貸”從試點走向推廣
缺乏抵質押物、輕資産高風險……長期以來,科創企業存在諸多“先天不足”,讓注重風險控制的銀行不敢輕易貸款,即使對方是匹“黑馬”。
2015年,還在華中農業大學讀博士的吳定心聯合師弟、師妹創辦武漢水之國環保公司,專注微生物技術治污。短短4年,企業就成長為科技“小巨人”。
2019年初,企業步入快速發展期,自有資金難以滿足擴産要求,嘗試銀行融資。漢口銀行為其辦了一筆60萬元的科技保證保險貸款(簡稱“科保貸”)。
“2018年我們營業收入不到1000萬,又是第一次跟銀行打交道,沒想到兩個月貸款就下來了。”吳定心感慨,時代在變,銀行也在變。
嚴把風險關的銀行,為何打消了顧慮?原來,科保貸引入保險公司和政府兩方,大大分攤了銀行風險。
“一旦企業産生壞賬無法償還貸款,保險公司、政府、銀行會按照5:3:2的比例分擔風險。”漢口銀行風險管理部人員沈騁説。
武漢市科技金融創新促進中心主任范方勇介紹,除了風險補償,政府還會按照相關指標對銀行進行貼息,確保企業能獲貸款,成本不升反降,“科保貸保險費率一般不超過2.6%,銀行利率按照基準利率上浮不超過40%,加上各類優惠政策,借款人融資成本能控制在10%以下,低於小微企業其他方式融資成本。”
武漢水之國環保公司僅是科保貸最新受惠者之一。上半年,武漢新發放科保貸111筆、金額2.66億元,實現翻倍增長。
保險公司、政府、銀行三方攜手,聯動機制趨於成熟。科保貸2013年在東湖高新區先行先試,2018年開始在武漢全市推廣,是目前最有效果的科技金融舉措之一。
眼下,在武漢三鎮開展科保貸業務的銀行15家、保險公司11家。截至6月底,科保貸共發放711筆,流向科創企業的銀行資金超過16億元,如同源頭活水,澆灌科創企業之花。
探索産權質押貸款激活沉澱的“休眠資産”
東湖高新區是武漢科技資源最密集區域,吸引24家銀行來此設立科技支行。
走進武漢鈞恒科技公司會議室,各種企業榮譽、專利證書挂滿一面墻。
2018年,該公司訂單源源不斷,但回款週期長,急需流動資金。多方籌措未果後,憑藉1項發明專利和6項實用新型專利,成功獲得武漢農商行600萬元貸款。
“2019年還貸後又續貸,700萬元專利質押貸款兩個月前到賬。”武漢鈞恒科技公司財務負責人陳娟説,知識産權質押貸款對於輕資産科創企業來説,特別解渴。有貸款助推,公司經營業績大幅提升,營業收入由2017年的3000萬元猛增至2018年的8600萬元。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已達5000萬,感覺距離行業“隱形冠軍”更近了。
知識産權質押貸款,一種在歐美比較常見的融資方式,是指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産權,經評估後向銀行申請融資。在我國,由於評估、風險控制及處置機制不健全,大量知識産權沉澱下來,成為企業“休眠資産”。
通過建立政府財政資金貼息和風險補償機制,武漢成為較早試水知識産權質押貸款的城市。
光谷企業禾元生物從水稻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稻米造血”技術全球首創,但生物醫藥研發週期長,距離真正臨床運用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3年以來,禾元生物通過專利權質押貸款,累計貸款7000萬元,渡過技術突破難關。目前,該公司已入選湖北省50家科創板種子企業名單。
“我們改變傳統的貸審觀念,更看重企業成長性,而非實際抵押物。”武漢農商行光谷分行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總經理劉新介紹,該行知識産權抵押貸款業務較多,且至今沒出現一例到期不還款的情況。
武漢市知識産權局介紹,2018年,全市知識産權質押貸款成功放款98筆,總計7.12億,受益企業四五十家,一家機電科技公司用專利貸了3000萬。
積極應對“市場失靈”政府補位“天使投資人”
相對銀行的間接融資而言,股權投資這類直接融資追求“高風險、高收益”,最契合科技型中小企業需求。
然而,由於股權投資在國內起步較晚,發展時間尚短,人才也大多來自於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不少股權投資機構“銀行色彩”較濃,注重“賺快錢”,服務的多是成熟項目。而種子期、初創期等更需要金融潤澤的項目,往往無法獲得投資,形成資本的“市場失靈”。
“政府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最大天使投資人’的角色。”范方勇直言,風險投資缺位背景下,武漢早在2008年就設立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此後,武漢各區、各部門都陸續設立了相關引導基金,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補位。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設立的母、子基金36支,基金總規模149億元,實際到位規模48億多元。
天使投資,股權投資的一種,一般針對更為早期的企業和創業團隊。
引導基金的優勢在於可以與其他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子基金,並按事先約定的條件和規定期限,擴大對武漢科技型創業企業的投資份額。目前,引導基金旗下母、子基金通過股權投資方式累計投資科技型企業294家,投資總額近32億元。
此外,政府在引導基金中,只負責把控方向,基金公司負責運營,市場化管理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據統計,上述48億多元到位資金中,引導基金實際出資8.76億元,累計吸引各類資本金額達39.27億元,財政資金實現超5倍放大。
“下一步我們還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放大作用,大力發展天使基金和創投基金,引導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集團及其他各類民營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産業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創新企業。”武漢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局長劉立新説,2018年,全市直接融資額1991.82億元,同比增長13.62%,股權投資支持科創企業發展作用逐漸凸顯。
打造科技金融中心尚有諸多痛點待解
上世紀20年代,武漢與上海、天津、廣州同是當時全國四大金融中心,被譽為“駕乎津門,直追滬上”。此後數十年,武漢金融業與沿海地區雖有一定差距,但綜合競爭力常年穩居中部之首。近年,科技金融漸成武漢金融新名片。
2019年年初,武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目標,3年內,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要突破6000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需要更多科技金融的供給。
全省首家科技型民營銀行眾邦銀行在漢設立、武漢票據交易中心成立、大力培育科創企業上市……採訪中,多名創業者、政府人員表示,科技資源更順暢對接金融資源,對武漢打造科技創新之城十分重要。武漢科技金融起步較早,探索了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但仍有不少痛點需要解決,例如投貸聯動試點受阻、知識産權抵押增長緩慢等。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投貸聯動允許銀行以“信貸投放”與旗下子公司“股權投資”相結合的方式去服務企業,實現風險和收益匹配。2016年,漢口銀行被批准為首批投貸聯動10家試點銀行之一。遺憾的是,漢口銀行直屬投資公司成立資質尚未獲批。
業內專家直言,相對於北京、上海等地,武漢科技金融中心建設有待發力,特別是在股權融資方面。
武漢瀚海新酶公司從事體外診斷原料、分子生物學用酶等産品研發,在系列關鍵酶製劑和試劑上完成進口替代。2018年,該公司完成1500萬A輪融資,目前正進行A+輪約4500萬融資。遺憾的是,兩輪融資領頭和跟投,都是江蘇等外地風投機構。
“起初,我們也嘗試向本地幾家投資機構尋求融資,但資料發過去一兩個月都不見反饋。”武漢瀚海新酶公司財務部負責人肖明順説。
這正是武漢打造科技金融中心的最大痛點!范方勇介紹,政府充當“天使投資人”是權宜之計,“我們希望武漢風險投資機構多起來,活躍起來,投資更多科創企業,政府一步一步從市場退出。”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科技企業是否真正具有成長性,需要專業分析,這對風險投資機構提出更高要求。他認為,資本總是附著在産業上,在成熟市場,資本追逐高科技具有自發性。武漢發展風險投資,應進一步提高優勢高科技産業集中度,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和風投機構,形成聚集效應。
“科創板就像錦標一樣,幾塊金牌擺在那裏,讓千萬人為之奮鬥,激發出創新活力。”7月20日,開市前兩天,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漢表示,科創板開市,為股權投資行業提供退出通道。
設立不少於2000萬元風險補償金推進知識産權質押貸款、直投子公司成立前積極儲備投資項目……科創板錦標在前,武漢科技金融建設正快馬加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