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多視角傳承傳統文化

2019-07-29 11:51:54|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唱京歌、玩走馬燈、編老街教材,90後老師多視角傳承傳統文化

  一名音樂老師,教孩子們學唱京歌,帶他們玩走馬燈,漢陽區西大街小學90後教師曾夢穎用跨界融合的方式做傳統文化的傳播人,為的是換個視角讓孩子們學習並愛上傳統文化。

唱京歌、玩走馬燈、編老街教材 90後老師多視角傳承傳統文化

  一次戲曲進校園活動中,楚劇院的專家們進校演繹經典劇目,在模倣環節,孩子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曾夢穎想將孩子們的這份興趣延續下去,大膽地將《賣水》《霸王別姬》等引入音樂課堂,讓孩子們了解傳統京劇。可光聽不唱,並不能感知京劇的特色。她仔細研究教材,發現可以從京歌入手,一方面簡化難度,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文化特色。於是,她踴躍參加市區戲曲進校園優質課競賽,經過半年的努力,成功地將自己變成一名“戲曲教師”。

  2018年11月,曾夢穎參加湖北省黃鶴美育節音樂優質課比賽,她選擇了戲曲課程《龍裏格龍》,用這首二聲部合唱京歌的課程拿下一等獎。在課堂上,她從學生們熟知的戲曲片段入手,帶領學生聆聽分辨其中的主要伴奏樂器,逐步指導學生去感受京歌的特點。在不斷地嘗試下,戲曲課不再是欣賞課,而是每個人都能來上一段的體驗課。不少家長反映,自從上了曾老師的戲曲課,孩子在家經常哼戲曲旋律,興趣越來越濃。

唱京歌、玩走馬燈、編老街教材 90後老師多視角傳承傳統文化

  綜合實踐課是個沒有課本沒有教學大綱,需要老師結合生活的所見所聞,為孩子開拓一片探索天地的課程。美術課創意燈罩的製作給了她啟發。“這麼好看的燈,要是能轉起來肯定非常棒。”曾夢穎查閱資料發現,早在西元1000年左右,人們就創造了走馬燈,屬於燈籠的一種,又叫跑馬燈、串馬燈。“融合美術、科學,還能結合傳統文化,這真是個好題材。”在綜合實踐專職老師的啟發下,她開始探索走馬燈旋轉原理。設計預習任務單,課上探究原理,課下製作燈罩,為了能讓燈轉起來,不知點燃了多少燈罩,甚至被笑稱為“麻布滅火手”。在不懈的努力下,《玩轉走馬燈》一課登上漢陽區綜合實踐比賽的舞臺,讓學生在新穎的教學形式中,充分領略到傳統燈籠的魅力。

  作為一名90後,曾夢穎對傳統文化有著特殊的興趣。2018年是西大街小學成立90週年,邀請西大街百米老街“清明上河圖”作者易小陽給學校創作了一幅校園變遷長卷。每天午飯後,她總會在畫前徘徊。“我發現有學生用顏料在墻上畫自己的人像,他們對校園文化很感興趣。但他們真的了解自己的學校嗎?如何讓孩子們走近文化墻,走進西大文化呢?”這又引發了曾夢穎的思考,她決定帶領學生一起探究校園文化。

唱京歌、玩走馬燈、編老街教材 90後老師多視角傳承傳統文化

  西大街老街文化墻、老街店舖、老街漢陽樹等無一不記錄著老街的生活。曾夢穎細細瀏覽,發現其中能夠挖掘的點作為校本內容,並一點點編寫出校本課程《你好,老街》。將新舊文化墻結合,將校內與校外結合,從介紹西大街的歷史文化,引申到西大街小學校園文化,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學校和生活的城市。(長江日報融媒體記者楊幸慈 通訊員楊學工 朱紅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