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健康扶貧荊楚行”開展疑難重症會診兩千余人次
原標題:“健康扶貧荊楚行”覆蓋全省37個貧困縣 開展疑難重症會診兩千余人次
圖為:近日,“健康扶貧荊楚行”活動中,省醫療隊專家楊超(左)在鶴峰為患者實施血透通路手術。
7月30日,記者從湖北省衛生健康委獲悉,“健康扶貧荊楚行”開展4個月來,已完成37個貧困縣的第一輪巡診,為萬餘名貧困縣患者提供義診服務,對患有20種大病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開展免費會診、疑難討論共2000余人次,幫助縣級醫院開展疑難手術近200台次。
據了解,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湖北省已通過健康扶貧工程累計減少農村因病致貧人口近150萬,還有近40萬因病致貧群眾亟待脫貧。為打贏扶貧攻堅戰,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2019年3月起,湖北省衛生健康委組織9家大型三甲醫院牽頭,聯合省內28家三級醫院,遴選優秀醫療專家,成立9支省級醫療隊,劃片包乾,到湖北省37個貧困縣開展為期兩年的“健康扶貧荊楚行”活動,重點開展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20種大病的疑難重症患者巡迴救治、義診、健康知識普及和幫扶縣級醫院工作。
湖北省衛生健康委負責人介紹,在4個多月時間裏,9支省級醫療隊共派出專家1000余人次到37個貧困縣開展巡迴醫療,就近解決了貧困縣疑難重症大病患者的救治問題。同時,各醫療隊也和貧困縣定點醫療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幫扶關係,切實提高貧困縣定點醫療機構的技術和服務水準,提高了縣域內就診率,節約了醫保資金和扶貧資金。(湖北日報記者龍華、通訊員孫苗)
連結
貧窮,不應成為重獲健康的障礙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場大病全泡湯。”時間邁入2019年,健康扶貧已成為湖北省脫貧攻堅戰中必須啃下的一塊“硬骨頭”。
“如何為湖北貧困人口、困難群眾辦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切實把健康扶貧‘硬骨頭’啃下?”2019年3月21日,在全省“健康扶貧荊楚行”啟動儀式上,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向參與組建省級醫療隊的全省37家三級醫院負責人和37個貧困縣發出動員令。4個月過去,記者在受助貧困縣算出的“對比賬”裏,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大病患者不再捨近求遠
“謝謝同濟醫院鄧豫教授和武漢市第四醫院腫瘤科費雁主任醫師,否則,我的媽媽可能就不在了!”7月28日,紅安縣的方女士陪同母親在縣人民醫院復查時,對走進病房的湖北日報全媒體記者激動地説。
4個月前,得知67歲的母親徐婆婆罹患肺部腫瘤,方女士急得整晚睡不著。“家裏本就貧困,大病來了怎麼負擔得起。”她急忙辭去廣東的工作,帶著幾年打工的積蓄趕回老家。正當母女倆四處求醫時,聽説“健康扶貧荊楚行”省級醫療專家隊要來縣城,她們找到了縣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張定國。張定國將老人的病情與醫療隊的鄧豫教授及費雁主任醫師提前進行了溝通。
“國家針對肺癌的靶向藥物,已經大幅降價、進入醫保報銷,患者基因檢測證明對藥物敏感,有希望!”“對,我們共同來幫幫她!”3人一直在電話裏、微信中深入交流,確定治療方案。
2019年4月10日,鄧豫、費雁隨省第一醫療隊來到紅安開展義診。第一次碰面,三人一見如故。聽説徐婆婆吃了靶向藥,腫瘤縮小了不少後,又開始商量下一步治療措施。“要注意婆婆對靶向藥的耐藥性”“瘤體縮小到可手術範圍,爭取儘早手術”……3人開始默契的病床邊“會診”。
費雁安慰焦急的方女士説:“我們和張主任一起負責老人家的治療,你們不用大老遠去武漢求診,節省路費、治療費,治療效果也不會打折扣,請放心!”
幾天后,鄧豫教授為徐婆婆成功完成了右上肺葉切除加淋巴結清掃術手術。通過各項政策減免,老人治療僅花費幾千元。目前,徐婆婆恢復良好。
“健康扶貧荊楚行”活動開展以來,紅安縣共篩查大病貧困患者2036人,已救治1808人次。400余名貧困患者得到醫療隊的現場會診。僅在5月,紅安縣醫保基金支出就環比下降達32.7%,扶貧資金支出下降27.3%。
雪中送炭的故事也發生在其他貧困縣。5月19日,56歲的通山農婦吳旺花,在縣人民醫院被查出患有乳腺癌。當地無條件手術,需外出就醫,家庭貧困的吳旺花一籌莫展。此時,“健康扶貧荊楚行”第五醫療隊來到通山,在與當地醫生詳細溝通病情後,醫療隊牽頭單位武漢市中心醫院甲乳外科專家張家銘在縣醫院為吳旺花實施了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在竹溪,醫療隊通過遠程會診,確定貧困患者診療方案;在鄖陽,無影燈下,醫療隊成員們一刻不歇,讓貧困患者實現“手術不出縣”……一支支省級醫療隊爭分奪秒,心臟介入、右上肺腫瘤切除、直腸癌根治、甲狀腺癌微創,一個個以往只能轉往上級醫院治療的貧困患者,如今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大病專項救治。
扶出帶不走的“醫療隊”
鶴峰,地處武陵山腹地。大山的阻隔,交通的不便,曾讓這裡的尿毒症患者不得不“跋涉求醫”。
半年前,走馬鎮50歲的王女士查出尿毒症,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前,必須接受動靜脈造瘺手術,但尋遍全縣,沒有醫院能夠做此手術。
“我只能選擇繞道近200公里外的恩施市手術”,她算了一筆賬,“來回交通費、手術費得好幾千元,這還不算家屬陪同的路費。”王女士家中還有病重的婆婆,貧困的家境使得她幾乎決定放棄治療。
2019年4月,“健康扶貧荊楚行”省級第二醫療隊即將來到鶴峰前夕,當地衛生健康局將王女士在內的20多名等待造瘺貧困患者情況及時匯總上報。
武漢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楊超“受命”為當地打造出一支合格的血管外科手術團隊。
為了能在鶴峰縣中心醫院開展動靜脈造瘺術,楊超醫生來到鶴峰,組織縣中心醫院普外科、手術室、血液透析室的相關醫護人員,不分晝夜進行強化專業技術培訓。白天上理論課,晚上睡在手術室,書本和實踐結合學,一日三餐送到培訓教室……兩周後,一支合格的血管外科手術團隊組建,填補了鶴峰縣醫療史的空白。
6月17日,王女士在“家門口”的醫院,接受了動靜脈造瘺術,手術非常成功。目前,她已在鶴峰縣中心醫院開始接受血液透析,尿毒症得到有效控制。
在幫助解決疑難重症患者救治問題的同時,“健康扶貧荊楚行”還著力推進省級醫療隊和貧困縣定點醫療機構建立長期穩定幫扶關係,幫助打造“健康扶貧帶不走的醫療隊”。
家住保康馬良鎮的劉大爺三年前罹患食管癌,術後一直在當地醫院進行化療。4月,襄陽市中心醫院聯合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組建的第九醫療隊來到馬良鎮。醫療隊員們深入病房,開展教學查房,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與當地醫生保持聯繫,實時指導劉大爺的化療方案。劉大爺説:“現在我堅定了抗癌的信心!”
據統計,9支醫療隊在巡診過程中,共開展講座及學術交流活動71場,37個貧困縣內近5000名醫務人員參加了學習。同時,開展醫院管理交流座談會37場,三級醫院的管理者們傾囊相授醫院治理經驗。
7月29日,湖北省衛生健康委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説:“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解決因病致貧要啃‘硬骨頭’,那就是‘治大病’。健康扶貧,要從貧困群眾的需求出發,真心誠意解決實際困難。我們要帶著責任感、使命感,讓優質服務能夠下沉到基層,讓群眾看大病更安心、更省心。”(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孫苗 湯慧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