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力量”來漢培育創新企業
武漢開發區,太子湖路以南,車城北路以北,一組造型別致的建築巍然聳立。草坪上立著幾個大字:南太子湖創新谷。這裡坐落著一個正待崛起的高科技産業園——啟迪協信武漢科創園。
“目前,園區建設已經基本完成,7月份開始交付。我們正在做驗收、企業入駐等方面工作。”7月29日,園區運營方——啟迪協信武漢科創園常務副總經理劉修欣介紹,將結合開發區産業特色,重點引入下一代汽車、智慧製造、數字信息、大健康等領域創新企業。
啟迪協信集團是國內領先的科技園區投資、運營企業,源於清華,其股東方——啟迪控股是全國首個千億級科技服務企業,是清華科技園的開發、建設、運營與管理單位。目前,啟迪協信不斷將清華科技園模式在全國進行複製,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等20多個城市,投資運營啟迪協信科技園、啟迪協信科技城等創新基地40多個。
“武漢是中部中心城市,開發區産業基礎雄厚,科技創新空間巨大,這是我們選擇到這裡來的原因。”劉修欣介紹,將導入清華大學等高校的科創資源,在開發區打造高端人才、産業聚集區。
據悉,還沒正式開園,目前,便有10家企業入駐啟迪協信武漢科創園,包括5G射頻晶片、納米球體材料等,創業者中不乏海歸博士、清華教授等。比如,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化學工程姜博士的“納米超細粉體”項目,市場需求極大。其中,僅納米銅粉的市場容量便達100-300億元左右,可作為潤滑油和發動機部件關鍵材料,全部依賴進口。這一項目已經落戶園區,進行成果孵化。又如,原清華大學侯教授研發了國內首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5G射頻收發晶片,適用於移動通信設備和終端、物聯網、車聯網等各個領域,目前,已註冊成立了武漢力通通訊公司,並在園區內設立研發中心。
“我們手上還儲備了60多個優質科技創新企業,其中不乏兩院院士,甚至諾獎得主項目。”劉修欣表示,南太子湖創新谷地理位置優越。“放開租賃的話,躺著也能租出去。但我們並不是來當房東的,而一定是圍繞開發區産業發展,導入創新企業和人才,助力區域轉型升級。”
為此,啟迪協信拒絕了不少企業,包括保險、人力資源、醫美等行業。“我們對企業的篩選十分嚴格,要求做到三高:高人才、高科技、高研發。目前,所有的項目都由外地落戶武漢,還沒有一家本地項目。”
啟迪協信落戶武漢時間並不長,2019年3月簽約,最後一名員工入職是在6月15日。短短幾個月時間,卻已為開發區成功引入一批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開發區對産業轉型的期盼,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劉修欣介紹。
比如5G射頻晶片項目,註冊公司只花了一天時間,公司行政負責人上午坐高鐵來武漢,中午1點鐘抵達,2點半上班辦事,下午辦完,又坐晚班高鐵回北京去了,效率之高,令企業負責人驚嘆。
“開發區製造基礎雄厚,産業鏈發展完善。落戶這裡的企業,可以與本地市場對接、配套,實現成果轉化。這是開發區最核心的優勢。”劉修欣表示,啟迪協信將為企業打造創新創業、公共技術、産業金融等平臺,讓企業集中精力做研發、産品、業務。“其他事情我們來做。”
據悉,啟迪協信武漢科創園所在的區域,原本是一片工業廠房,生産汽車零件、電子器件等産品,技術含量、附加值均較低。近幾年來,陸續改造成科技創新園區,一期引入了法雷奧中國技術中心、大唐廣電等研髮型企業。
包括南太子湖創新谷在內,目前,武漢開發區已經建成一批創新載體,許多都由製造業廠房“騰籠換鳥”而來。比人工智能科技園、經開智造2025産業園、海創雲等,專注於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多個領域。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批創新平臺未來將成為武漢開發區新産業、新優勢的發源地。(記者康鵬 通訊員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