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用高科技“揪”出排污口
圖為:排污口航拍圖。(圖片由湖北省環境監察總隊提供)
100多位工作人員在長江、漢江、清江沿線,出動20多架飛機,僅15天時間,拍攝18.52萬張照片。
此次湖北省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航測工作任務重、時間緊,是如何做到的?
能拍到地上的杯子
“三江”流經湖北東西,西部以山地為主,植被茂密、交通不便,且沿江地形陡峭,高差大;而東部河流、湖泊、濕地眾多,航攝點很難確定。有些地方不僅人難以到達,使用小幅面航攝儀也容易造成漏洞。
因此,此次航測用載人固定翼飛行器、載人直升機飛行器、無人機等多種飛行器,搭載大型專用航攝設備、熱紅外感測器來採集數據,各飛行器互為補充、協同保障作業,為的就是不遺漏任何一處地方,拍攝出超高清照片。
固定翼飛機搭載的價值千萬的高精度航攝儀是此次航測中的“關鍵武器”。這個外觀像幾個大方匣子疊起來的航攝儀有6個鏡頭,針對不同的顏色進行優化,可拍出更清晰,細節更豐富的相片。每張照片像素高達3.9億像素,而普通的相機像素一般是4000萬左右。湖北省環境監察總隊相關負責人郭予峰説:“像素越高,照片越清晰,特別是細節,地上的一個杯子都能清楚拍到,比谷歌地圖的精度要高5倍。觀看照片找排污口時就不會遺漏任何一個小口子。”
那麼,航攝儀如何在天空作業?“我們是耕地式拍攝,在2000多米的高空來回Z字型飛,就像拖拉機耕地一樣。”執行此次航測工作的長江空間信息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馬力説。
據介紹,根據排查區域,飛機起飛前會設定拍攝飛行路線,並確定每一個曝光點,這些曝光點都標有經緯度,輸入航攝儀程式中。飛行時,當航攝儀上的GPS監測到與設定的曝光點重合時,航攝儀就會自動拍攝。
為了找到肉眼無法觀察到的排污口,無人機搭載的熱紅外航攝儀則會在晚上拍下岸線的熱紅外照片。“污水的溫度不同,拍出的顏色不同。”郭予峰解釋説。
“有天必飛”爭分奪秒
按照生態環境部確定的任務時間節點,湖北省必須在一個月之內完成航測任務。然而,7月10日後湖北省降雨頻繁,雲層較低,要麼飛機難以起飛,要麼雲層干擾,無法拍攝照片,實際可作業的天氣只有15天。
而空域管制則是另一大難題。“三江”沿線有十堰武當山機場、襄陽劉集機場等5個民航機場,4個通用機場和數個軍航機場。航拍需避開這些機場起降的航班,獲得空域許可才能起飛工作。特別是部隊有活動時,其限制區域不但有其機場上空,還包括到其管轄的所有空域範圍,除了民航飛機可以飛行外,禁止所有的航空作業。馬力介紹:“很多次天氣很好,但完全禁飛,或要求正在作業的航測飛機在空中長時間盤旋避讓,停止作業。”
為確保按時完成任務,此次航測任務不再等到天氣條件適合時再飛,而是“有天必飛”,在爭取晴天能夠飛起來的同時,盡可能不放棄任何一個多雲天氣。比如,航測的飛機會在天空盤旋,一旦等到空管許可指令,就馬上飛到作業區域工作,哪怕只有半小時。而雲層較厚時,只要能起飛,就飛上去拍,回來再篩選照片是否有用。“這樣會增加成本,但節約了時間。”馬力説。
至此,湖北省僅用15天時間,就完成了實地航測工作。而此前,該公司航測三峽庫區6466平方公里的面積,曾花了近一年時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熹 通訊員 李偉 實習生 譚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