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解放路升級改造換新顏
圖為:升級改造後的沙市解放路。
圖為:上世紀80年代的沙市解放路街景。(視界網 趙楚輝 攝)
荊州,古稱“江陵”,建城3000多年。在沙市區江堤不遠處,有條南北走向的解放路,它是這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所留下的無數印記之一。
繁華老街涅槃重生進行時
沙市區解放路長約1公里,南端與中山路交匯,北端與迎禧街相接,路寬約6米。據沙市地名志記載,清代這條路上有巡司衙門,因此得名巡司街,1931年改名三民路。
沙市是荊江咽喉,水陸要衝。1949年7月15日,解放軍對沙市發起進攻,當天下午兩點左右戰鬥結束。為紀念沙市解放,三民路改名為解放路。
當時沙市只有中山路和解放路兩條主要街道,此地就是市中心。1951年,解放路鋪了三合土路面,1965年改建成水泥路面。這兩年,當地政府又進行了升級改造,路面鋪上瀝青,人行道換了新地磚。
8月1日傍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北段走進解放路,這裡正在進行棚戶區改造,沿路房屋拆遷的瓦礫中,還能看到老舊木質建築或門楣上刻著五角星和“為人民服務”標語的磚房,從這些殘片中依稀可以領略解放路當年的樣子。“當年解放路的房屋很有特色。”74歲的荊州市政協委員趙楚輝,一直關注解放路。在他的記憶中,路南段建築大都為二層樓房,朝路面一側砌有女兒墻。路北段有許多磚木結構的民居。早期解放路上都是各類商鋪店面,繁華一時。
解放路與五一路的交匯處,這裡尚未拆遷,上十家大排檔將桌椅搬到人行道上,準備開業。鍋貼餃、涼蝦、烤羊腿、小黃魚、串串香、米粉……各色小吃散發出誘人的氣味。“這裡以前是沙市有名的夜市一條街,來吃夜宵的人坐滿人行道,熱鬧不亞於武漢戶部巷。”
夜幕慢慢降臨,食客們三三兩兩地來了。一瓶啤酒、一盤燒烤、三五好友、談天説地,偶爾一陣微風吹過,盡顯市井生活的平靜愜意。“解放路正在拆遷,客人少了很多,現在來的大都是熟客。”一名大排檔老闆説,希望拆遷之後,解放路夜市還能重現輝煌。
2017年,解放路納入荊州市棚戶區改造計劃,未來,居民們將告別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住進現代化的新樓盤。
重新規劃打造文化旅遊帶
解放路不僅有夜市,它還是一條有文化的路。
路上的青蓮巷(又叫青蓮閣)十分有名。傳説唐朝開元十四年,詩仙李白曾住在這裡。安史之亂期間,李白被朝廷流放後又得赦免,回程途中再次來到沙市,留下了“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千古佳句。由於李白號“青蓮居士”,沙市人為紀念他,將這條巷子命名為青蓮巷。
可惜青蓮巷早被拆除,無處瞻仰詩人的風采。8月2日早上,記者行經此地,忽然聽到陣陣誦經聲,循聲找去,另一條小巷子裏,竟藏著一座寺廟——凈心寺。
凈心寺很小,佔地僅800平方米,被居民樓緊緊包圍。大雄寶殿裏,兩位尼姑帶領六個女信徒,念著阿彌陀佛。“別看寺小,它可追溯到西元552年,已延續千年。”54歲的主持釋崇佛法師説。凈心寺原名大王廟,廟宇是清末民初重修的。1985年,寺廟重啟山門,人們感念明凈、明心兩位法師的護寺功德,將寺廟改名凈心寺。
在佛祖金身旁的桌子上,擺著蓮位和香燭,仔細一看,原來是為四川涼山滅火英雄祈福的,30位英雄每人一個蓮位。“每當有為國捐軀的英烈,我們都會為他們祈福。”
凈心寺朝聞市民洗漱音、夕聽市井喧鬧聲。解放路自2017年納入棚戶區改造範圍後,釋崇佛法師也在考慮如何繼續弘揚佛法。“解放路周圍還有青龍觀、文星樓、天主教堂、萬壽寶塔等很多景點。過去它們分佈散亂,沒有章法,現在借拆遷機會,可以重新規劃,打造一條沿江宗教文化旅遊帶。”釋崇佛法師是沙市區政協委員,這兩年她不斷將自己的設想寫成提案上交。“高樓大廈之間,總該留下些歷史的印記,維護歷史傳承,才能留住城市‘命脈’。”(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