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用先進技術打造生態校園

2019-08-05 11:15:3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用先進技術打造生態校園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見聞

  一棟棟大樓頂部,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整齊地鋪滿屋頂,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輸送到校園各個角落。校園中央,兩個處理池,正晝夜不息地循環處理各種污水,凈化後的汩汩清泉緩緩流入人工湖。圖書館地下室的地源熱泵,猶如一台巨型空調,在大地和大樓之間轉移能量……

  7月30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即將撩起面紗、擁抱四方學子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感受著處處躍動的綠色音符。這所建於荒灘之上的大學校園,太陽能、地熱能等新能源被廣泛應用。

  雨水變清泉,造就一池碧湖

  “兩小時後,將會降雨,雨量100毫米,請注意回收處理。”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一棟宿舍樓頂部,矗立著一座小型雨水觀測站。7月17日11時,它向值班人員發出報告。這是剛剛捕捉到的結果,提示相關係統“嚴陣以待”。

  雨水如約而至,迅速被遍佈校園道路、屋面、廣場等處的排水管、排水溝收集起來,轉運到兩個凈化池。凈化池和校園中央的湖泊相隔不過3米,卻蘊藏著讓雨水新生的神奇力量。經過循環凈化處理,雨水被滌蕩一新,汩汩注入湖中。

  湖泊如一方碧玉,成群的魚兒在其中嬉戲。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項目總工程師高瑞介紹説:“ 如此設計,就是為了呵護校園生態系統。校園綠化面積大、用水量多,雨水、污水經回收處理,可以用來灌溉校園的樹木、花草,還可以作為校園湖泊水源。目前,地質大學新校區廢水處理量達到每日750立方米,基本可以滿足校園綠化需求。”

  太陽能發電,提供澎湃動力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宿舍樓屋頂上,5950塊多晶硅太陽能面板在炙熱陽光下熠熠生輝。電錶顯示,這套光伏發電裝置,已發電214.26萬度。

  高瑞告訴記者:“建在17棟宿舍樓頂部的光伏電站,如同總指揮部,操控著整個發電系統的運轉。它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光能轉化為直流電能,通過逆變器將直流電變成標準的220伏交流電,輸送到校舍,供師生們使用。”

  據介紹,光伏電站的工作狀態受季節、天氣和時段等因素影響大,每天發電量有所不同,光照度好的時候,一天能發1.78萬度電;陰雨天一天也能有0.59萬度。校園裏,隨處可見的太陽能路燈上,都裝有電池板。白天,它們將太陽能儲存在電池板;夜晚,它們將太陽能釋放成電能,發出明亮的燈光,點亮整個校園。“辛勞一天,在宿舍洗個熱水澡不再是奢望。”項目黨支部副書記雷咚咚説,校園裏安裝了2000台太陽能熱水器,可滿足1萬名師生的洗浴需求,一年將累計節省電力達438萬度。

  地源熱泵,大自然空調分外給力

  校園中央,一棟淺黃色的宏偉建築巍然聳立。這是學校圖書館,既是光谷東的地標工程,也是一棟採用地源熱泵技術的綠色建築。

  走進圖書館地下室地源熱泵機房,指著眼前已經安裝完畢的壓縮機,項目經理夏正林介紹,這裡是地源的心臟。圖書館大樓採用國際先進的地源熱泵技術,在地下100米處埋置用於換熱的地埋管系統。這個系統有著不凡魔力,可以在大地和室內之間“轉移”能量。冬天,它將土壤、水源中的熱量送入室內;夏天,則將室內的熱量轉移到土壤、水中,使室內得到涼爽的空氣。如此週而复始,將建築空間和大自然聯成一體,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舒適的生活環境。“使用地源熱泵技術替代傳統的空調、暖氣,每年可降低建築能耗20%左右。”夏正林介紹。“綠色建造是建築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如何打造更多綠色工地,這是現代建築企業不可回避的新課題。”武漢市建築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淼磊説:“借自然之力使用能源,不僅能為建築物提供電能、熱能等清潔的新能源,還可潛移默化影響人們的環保理念,切實降低碳等有害物質的排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蔓 楊麟 通訊員 潘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