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政廳精準救助每名困難群眾
原標題:省民政廳幹部進村入戶核實情——精準救助每名困難群眾
為困難群眾兜底保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容不得一絲差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湖北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帶頭進村入戶,直面社會救助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推動各項救助政策精準落實到人,不斷提升困難群眾的獲得感。
治根本,確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發放
2019年,湖北省紀委運用“扶貧領域政策落實監察系統”開展監督檢查發現,涉及“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問題突出,存在救助對象信息數據錄入不準確、重復享受補貼等亂象。
針對問題,湖北省民政廳緊急組織3個調研組赴武漢、黃岡、孝感、天門、荊州等地,圍繞殘疾人“兩項補貼”問題線索調研。調研結果顯示,2016年至2019年6月,各地兩項補貼對象的審核、認定、發放存在多部門職責邊界不清等問題。“兩項補貼”關係全省40余萬困難殘疾人和60余萬重度殘疾人切身利益。湖北省民政廳負責人強調,要從根本上解決“兩項補貼”對象認定不精準問題,必須調整規範“兩項補貼”發放機制,把責任夯實到人。
6月21日,湖北省民政廳、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殘聯聯合印發《關於調整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機制的通知》,明確殘疾人“兩項補貼”由民政部門負責對象的審核、認定和資金髮放,殘聯負責審核殘疾人證。
湖北省民政廳隨即召開視頻會議,督促各地針對省紀委監督檢查發現的“兩項補貼”問題線索,加強核查和整改工作,確保9月底前完成。
7月1日起,湖北省調整後的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新機制開始運作。省民政廳負責人介紹,新機制權責明晰,責任到位,確保每名符合政策的殘疾人享受救助。
兜底線,為重病重殘等對象用足救助政策
2019年5月,湖北省紀委大數據比對和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髮現,部分地區仍然存在少數重病重殘對象保障標準偏低等問題。
湖北省民政廳高度重視,6月,全省民政部門開展“見錢、見物、見人、見心”的“抄底式調研”,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救助政策落實情況以及困難群眾需求。
7月,湖北省民政廳調研組深入仙桃市郭河鎮經緯村,連續5天走訪61戶困難家庭,發現8戶救助政策落實不到位。低保對象蔣某夫妻二人均為尿毒症患者,先後兩次換腎,但兩人月保障標準只有620元,2018年領取的臨時救助也僅2800元,殘疾人困難生活補貼僅1人享受,救助標準明顯偏低。低保對象蔣某某患有智障,兒子上高三,父子兩人月保障金僅420元,保障標準偏低,臨時救助、教育救助、慈善救助、危房改造等政策綜合運用不夠。調研組立即督促當地民政部門立行立改,為困難群眾用足各項救助政策。
社會的溫度,取決於“底線”的刻度。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湖北省民政廳要求各地民政部門加大低保兜底政策落實力度,全面排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尚未脫貧的重病、重殘等困難對象,最大限度防範“漏保”“漏救”風險,要精準核定,切實用足救助政策,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重病重殘等困難群眾心坎上。
此外,針對社會救助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省民政廳負責人強調必須“零容忍”。農村低保專項治理行動中明確要求,低保經辦人員近親屬中低保對象全部實行單獨備案,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病重殘對象全部納入低保,對治理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全部整改到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麟 通訊員 李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