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奮力培育電子信息産業集群
圖為:9月底前,武穴電子信息産業園將正式開園。烈日下,園區正抓緊建設。(視界網郭佔軍 攝)
8月起,武穴電子信息産業園入駐企業密集投産,一個光電産業創新示範區呼之欲出。
武穴的決策者們當初並沒想到,這個因“時代所需、形勢所迫”打造的産業,會在後來與省委“一芯兩帶三區”的區域和産業發展戰略佈局如此契合。
武穴“芯屏端網”産業,是如何“無中生有”的?
機不可失,抓住産業轉移的“尾巴”
2017年初,一份榜單讓“排頭兵”武穴頗為難堪:上年度縣域經濟排名屈居黃岡第二。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再不迎頭奮起,第二也將不保!
建材和醫藥化工産業,一直是武穴的支柱産業。面對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兩大任務,轉型升級壓力與日俱增。
製造業尤其是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水準,關係到一個地區能否搶佔未來産業發展的制高點,關乎一個地區的競爭優勢。工業強市武穴,如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在黃岡“一騎絕塵”、在全省爭先進位?武穴的決策者們思考著、尋覓著,作為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逐漸進入了視野。
恰在此時,“80後”武穴籍能人、深圳沸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湯付康回來了。
在深圳頗有影響的“沸石”,在武穴卻一度被稱作“廢鐵”,原因是湯付康2012年回武穴投資建廠,卻一直未建成。2017年返鄉,他在市委、市政府的協調下,將拖了多年的“老大難”妥善解決。
武穴市領導真誠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讓湯付康十分感動。得知家鄉正在尋找新發展引擎,他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深圳有電子信息類企業5萬多家,在通信、計算機、數字視聽、積體電路領域形成了領先的産業群。2016年起,因由於成本上漲等原因,企業紛紛外遷,預計到2020年將全部遷出。
“這是武穴的重大機遇,一定要抓住産業轉移的‘尾巴’。”經過反復考察、討論,市委常委會決定:打造電子信息産業園,按照 “強鏈、建鏈、全産業鏈”的思路,到産業高地深圳靶向招商、集群招商,吸引企業把産品生産和研發機構向武穴轉移。
高大上的“芯屏端網”企業,小縣城怎麼能匹配上?武穴將園區定位為“産業中上游,企業中高端”,既不盲目追求最頂端産業,也不“撿到籃子都是菜”,而是精準定位以軟體服務産業為核心,瞄準基礎元器件産業鏈、配套産品及服務産業鏈、智慧終端産業鏈三大方向,打造錯位發展的電子信息産業園區。
2018年5月,市領導挂帥,武穴組建電子信息招商團隊。
有拼勁的幹部打動有情懷的老闆
自從加入招商團隊,52歲的張朗書仿佛搭上了高速奔馳的列車。他做夢也沒想到,退休前還幹成了一件“大事”。
深圳消費水準高,招商團隊5個人分成兩撥輪流調換,確保3人在深圳拜訪企業、2人在家提供落地服務。6個多月裏,招商團隊人均常駐深圳超過100天,共拜訪企業超過200家,深度洽談的項目超過100個。“白天,馬不停蹄奔走在深圳,跑企業談項目;晚上,披星戴月回到住處,交流研判。”武穴市招商和促進中心主任張朗書回憶,大家都憋著一口氣,就想把好項目早點招回去,於是約定:當天如果和企業沒談攏,就自我懲罰只吃碗麵條。
不吃客商一頓飯,不收企業一份禮。這群乾淨擔當有拼勁的幹部,打動了許多有情懷的老闆。其中9人組成項目審查組,利用自己在行業的人脈和資源,為招商團隊牽針引線、出謀劃策。
“千軍萬馬轉移之時魚龍混雜,他們的專業意見至關重要。”招商團隊前方負責人、副市長晏哲鋒説,“從其他園區承接的項目來看,有過不少套補騙補的。”
為把低端、發展持續性不強的企業拒之門外,招商團隊確定“五不引”標準:
——有污染的項目堅決不引。一家鋰電池企業有意落戶,審查組成員提出,有粉塵污染和安全隱患,會影響園區其他企業生産,建議不引。
——産品工藝落後的堅決不引,正常經營沒超過5年的堅決不引。有家企業設備新、效益好,很是吸引眼球,但成立不到3年。深入了解才發現,企業技術已落後,很容易被淘汰。於是,果斷放棄。
——沒有自己公司的自然人項目堅決不引,圈內口碑不好的堅決不引。有家企業規模大、技術新,老闆主動提出簽約落戶。審查組成員及時勸阻,這個老闆曾在外地騙過補貼。
目前,已有54家“芯屏端網”企業簽約,總投資149.5億元。“既有顏值又有氣質,基本上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精英。”該市相關負責人介紹,簽約的大都是在行業深耕7年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關聯度高,彼此間多為上下游、供應商,注重研發投入,抗市場風險能力強。
一竿子插到底,既管引進又管落地
一個月,“私車公用”跑壞了4條輪胎;三個月,穿壞了兩雙回力球鞋;手機成熱線,話費最高時一個月花了600元……從深圳返回後,張朗書像陀螺一樣旋轉得更快了,每天奔波在為企業排憂解難的路上。按理説,招商結束,團隊使命完成,企業交給相關部門提供落地服務,可招商專班依然全程跟進落戶、全程參加電子信息産業園建設。
“我們實行‘招落’一貫制模式,破解了過去招商和落地‘兩張皮’的難題。”武穴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林向宏表示,起初,一些企業對落戶有顧慮,提出“一些地方招商時説得娓娓動人,落地後不管不顧”。“對此,我們承諾‘説話算數’,招商專班‘一竿子插到底’,既管引進又管落地!”
——企業落戶手續全程代辦、上門快辦。
該市組織工商、稅務、銀行等單位遠赴深圳,為首批18家企業辦理註冊和開戶。率先探索開展“先建後驗、多評合一、區域性統一”等行政審批改革試點,簡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降低企業成本。
——成立園區政務服務中心,企業辦事不出園。
規劃、自然資源、環保、工商、住建等相關職能部門進駐集中辦公,實行“一網通辦、一門辦理、一次辦好”。
——重資産招商,打造産城一體園區。“政府建廠、企業辦廠、拎包入駐”,半年內建成37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項目可享3年租金減免,被企業點讚為趕超深圳的“武穴速度”。
目前,該市與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華中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學院達成共建産學研基地意向。年內,500畝的研發園將開工建設。
據悉,9月底前,武穴電子信息園將正式開園。園區企業全部達産後,有望實現開票銷售收入100億元。
“引進企業一百家、建設用地規模一千畝、打造一個百億産業,‘三個一’目標未來可期。”武穴市委書記、市長李新橋表示,武穴將主動作為,積極對接融入省委“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産業發展戰略佈局,奮力培育“芯屏端網”百億産業集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兵 江卉 通訊員 郭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