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遠安美麗鄉村建設交出滿意答卷

2019-08-19 10:30:0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美在遠安

美在遠安

圖為:七彩美麗鄉村——遠安洋坪鎮馬渡河村。(視界網 吳星友 攝)

  山水之間,村舍古樸,房前屋後清爽整潔。盛夏時節,行走在遠安鄉間,鄉村公路、綠道四通八達,各色花草與田園交相輝映。好一幅恬靜悠然、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圖景!

  是造“盆景”還是扮靚全景?怎樣抓眼前、謀長遠?“土”與“洋”的味道如何調配?怎樣以外力激活村民的內生動力?

  遠安縣立足自身實際,不斷優化發展目標和實踐路徑,探索建設美麗鄉村的辯證法,交出了一份鮮活答卷,先後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全國綠色小康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

  不造“盆景”要全景,半數村莊進行景區化改造

  “遠安鄉村最大的特點,就是沒特點。”遠安縣委書記張立新進一步解釋説:“就是你到哪都不會驚艷,但都一樣乾淨、整潔、自然。”

  美麗鄉村建設啟動之初,是重金打造幾個重點村莊作為“盆景”,還是扮靚全域鄉村?在遠安有過討論,也發生過爭議。

  經過充分調研後,縣委縣政府形成共識:美麗鄉村建設,目的是讓廣大農民共享發展成果,而不是領導幹部用來顯擺的政績。要以全域旅遊的理念建設鄉村、造福百姓。

  攤開一張遠安全域旅遊地圖,該縣文旅局黨組書記徐光斌説,遠安已逐步形成了龍鳳村、鳴鳳山、武陵峽口三大鄉村旅遊片區,打造共130公里三大旅遊環線,並與全民健身步遊道、馬拉松賽道、風景廊道、自駕自助遊道串聯,將全縣大多數村莊“連線串珠”,形成一座田園式大景區。

  眼下,全縣102個村中,已有50個村實現全域景區化改造,達到半數,且正在不斷增加。

  美麗鄉村,交通先行。近年來,遠安累計投入資金13.8億元,高標準建成150公里生態景觀綠道,村級景點路面寬度達5.5米以上,實現15戶30人以上村民聚居地公路硬化全覆蓋,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率100%,好路率80%以上。

  作為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遠安基本實現了全域不見白色垃圾。2019年以來,遠安再啃硬骨頭,歷時半年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掃除”,累計清理彩鋼棚2000多處,拆除廢棄房屋、豬欄等21萬平方米,治理污水溝渠300余公里,鄉村顏值再提升。

  截至目前,遠安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生態鄉鎮7個,有國家級生態村2個、省級生態村34個、市級生態村82個。

  延續過去放眼未來,尊重規律分類施策

  百年古樹,清涼古井,泥墻石屋。8月10日,一群群戴著遮陽帽的背包客,走在遠安縣茅坪場鎮九龍村翟家嶺的石板路上,三五成群在老宅前合影,拍下“鄉愁”。

  九龍村村支書楊錦説,這是一座有著4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由於位置偏僻,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村莊日益蕭條。

  近年來,該村引進市場主體,對保存完好的15棟石屋維修加固,力求復原室內外環境,並按照古樸、自然、生態的原則,建設特色民宿、星空露營地等旅遊設施,引來眾多遊客“打卡”。

  令遊客稱奇的是,這裡翟氏祖輩400多年前就立下族規:嚴禁伐木,違者將接受全族公審,杖擊鞭打。每家添了新丁,都要種一棵樹。生態環保理念延續至今,村裏兩人合抱之粗的冬青樹就有上百棵。

  “延續過去,更要著眼未來。”該縣住建局局長高建平説,美麗鄉村建設要謀“全景”,但不是每個村平均使力,而要遵循人口轉移規律。未來二三十年,村莊人口多會向交通、産業功能完備的區域遷移,而部分村莊會因人口流失和生態搬遷自然消亡,如果平均使力,其結果將是一部分村莊建好了但沒人住。

  正在編制的遠安鄉村振興概念規劃,將現有村莊分為四類: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引導搬遷類。

  高建平説,對於不同類型的村莊將分類施策。集聚提升類村莊一般規模較大,以發展主導産業為主;城郊融合類村莊靠近縣城,以融入城鎮為主;特色保護類村莊多為歷史文化名村、傳統古村落,以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為主;引導搬遷類村莊多為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以搬遷後整理為主。

  “這片芝麻地就是我家老房子從前所在的地方。”河口鄉樟樹村村民劉祝明説,他所在的廟灣,原有11戶村民,後來陸續到縣城、集鎮買房搬走了,只剩他這一戶。

  2019年元月開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裡連片的土房子被推掉,劉祝明也如願搬到新家。經過復墾,昔日的殘垣斷壁,已變成了一片生機盎然的農田。

  “外土內洋”,本色宜居

  “美麗鄉村,要有鄉村氣息,要有點‘土’味兒,不要建得像城市一樣。”2019年元月,張立新在舊縣鎮七里村檢查工作時,發現主幹道邊鋪著一段200多米長的城市綠化草皮,當即勸導鎮村幹部。

  就地取材不花錢、少花錢,絕不能花冤枉錢!這是2019年遠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定下的規矩。

  該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辦副主任馮孝寶説,縣裏在任務安排上注重“多做減法,慎做加法”,通過微設計、微施工、微管理,盡力守護原生態。全縣在不少路邊撒下當地的花草籽,自然生長;2.5元一株買下20萬株小銀杏樹苗,每個村發放近2000株;村民房前屋後,則發放橘樹、桃樹幼苗。

  8月7日至10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穿行遠安多個鄉鎮,時時可見路邊不知名的野花成片開放,房前屋後、田間地頭瓜果飄香。兒時鄉村景象重現。

  在鳴鳳鎮雙泉安置小區,農房建設正火熱進行。記者現場看到,與很多小區整齊劃一不同,這裡270棟房屋全依山而建、隨坡就勢,坡上是樹林,坡下是稻田,坡谷還有一條溪流潺潺流過。該鎮黨委書記曾凡濤説,這裡由本土團隊設計,房屋結構按遠安農房特色,顏色選用泥土黃,屋架挑梁,屋脊起翹,兩層房頂錯落有致。整體上有鄉土味,但又不失精緻、大氣。“面子”呈現鄉村本色,“裏子”則透出“洋”味,與現代生活方式和環保理念接軌。

  走進雙泉安置小區村民宋仕軍家,房內鋪著複合地板,網絡、熱水器、馬桶、音響等現代設施一應俱全。“現在的生活品質不比城裏人差!”打量著新居,宋仕軍滿臉笑容。

  在洋坪鎮鳳凰村,一排排整潔的豬屋旁邊,有一塊長滿美人蕉、香蒲的綠地。“這綠地下面是生物漫濾池。”該村村支書譚昌全説,養殖場和村民生活污水經三格式化糞池處理後,再通過生物漫濾池植物吸收分解,達標排放,“村民再也聞不到豬雞糞的臭味了”。

  外力激活內力,煥發澎湃動力

  花林寺鎮龍鳳村有一個群山環抱的古民居群——龐家灣。以前這裡不為人知,如今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拈花谷。每逢節假日,遊客涌入這裡整修一新的四合院老房子,享受時光慢流的鄉村生活。

  3年前,這裡的房屋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當時決定改造成精品民宿時,不少村民不同意,認為動了老宅是破壞了風水。”龍鳳村村支書薛明華説。

  村“兩委”讓龐金林、龐玉琴兩戶黨員作示範,引入市場主體將兩家房屋進行改造,外墻涂上由糠殼、黃土、粘膠混合的鄉土塗料,保留原有建築風貌,屋內經現代化改造,煥然一新,不少人慕名前來遊玩。

  村民們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都跟著動起來。原本在廣東打工的村民龐鐵成,特地趕回來裝修老宅開辦民宿。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責無旁貸。但是如果沒有廣大村民的積極參與,再好的政策也無法落實。”遠安縣委組織部部長王健飛説,美麗鄉村建設,強化支部帶頭人、配好村“兩委”班子是關鍵。2018年村居“兩委”換屆,遠安縣村“兩委”平均年齡由45歲降至41歲,35歲以下村幹部佔28.2%。在村“兩委”帶領下,越來越多的鄉村走上綠色發展和三産融合之路,不斷拓寬增收渠道,激發了村民建設美麗鄉村的內生動力。

  九龍村翟家嶺灣土道家農家樂老闆翟鳳英説,灣裏旅遊紅火起來之後,她家每年收入近20萬元,周邊20多戶村民都辦起農家樂、鄉村民宿和特色採摘。“各家都把房屋整得漂漂亮亮,環境好了,又有收入,誰還願意離開呢?”

  鄉村美了,産業旺了,人才回流。2019年,遠安有百餘名年輕人返鄉創業,70多家企業、140多名創客深入鄉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施展才幹。

  2019年上半年,遠安共接待遊客451.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12.6%。(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真真 李濟東 通訊員 孫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