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漲渡湖崛起獼猴桃産業基地
武漢市新洲區漲渡湖獼猴桃基地,金黃色的獼猴桃綴滿藤蔓。“我種糧30多年,2018年學種獼猴桃。”19日,57歲的漲渡湖農場村民蔡開發對到訪的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説,技術,來自新洲“問津英才”舒長青。
2016年12月,新洲區出臺《武漢“城市合夥人”·問津英才政策清單》等系列文件,大力引進現代農業高端人才和實用拔尖人才,打造特色産業和農業品牌,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和貧困戶穩定脫貧。作為現代農業高端人才,舒長青被新洲區引進並獲評第二批問津英才。
村民學種獼猴桃收入倍增
“獼猴桃枝葉要疏密有致,過密果實會遭蟲害,稀疏又會被日灼傷害!”8月14日下午,站在漲渡湖獼猴桃基地斑駁樹影下,漲渡湖農場一分場農民蔡開發邊修剪枝條邊説,夏天剪枝可提高獼猴桃品質。“單株産量可達50公斤,關鍵在於春天修剪時,注意保留當年生挂果母枝。”談及獼猴桃種植,蔡開發如同一位行家裏手。他説,這得益於2019年初他與基地簽訂了63畝獼猴桃果園承包管理合同,並參加基地培訓。
合同簽訂後,蔡開發按照基地規範要求,進行除草、施肥、修剪等田間管理,除每月基本工資外,每産出1公斤極品果、優質果、合格果,可獲獎勵0.5元、0.20元和0.10元。“今年夫妻承包管理獼猴桃園,可收入10萬元,比去年多一倍。”
漲渡湖農場一分場村民孫兵榮,以前外出務工,現在承包管理35畝獼猴桃園,預計2019年增收4萬元。“基地每月至少培訓3次。每次室內理論學習2小時,園內實際操作1小時。”基地獼猴桃專家、武漢市經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舒長青介紹,每次參訓農民80人左右,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員15人,收入比種地普遍翻倍。
獼猴桃特色産業從無到有
舒長青,1988年本科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園藝係果樹專業,從事獼猴桃種植和深加工研究30餘年,擁有多項獼猴桃種植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新洲區原本沒有獼猴桃産業,漲渡湖農場沙湖村,土質肥沃、空氣清新、水源豐富,非常適合獼猴桃生長。舒長青説,2015年,公司在該村流轉了3500畝大棚,採用其超矮化V形架專利技術栽培,現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連棟大棚獼猴桃種植基地。
2017年,基地獼猴桃少量挂果時,送給周邊600多戶村民3000多公斤,村民口口相傳,親戚帶朋友前來採摘購買。2018年,吸引了萬餘名上門客,20多萬公斤獼猴桃就地賣光。“今年還有20天上市,預計産量100萬公斤,市場供不應求。”舒長青拿出訂購合同説,目前3家客戶已預訂百萬公斤,另有12家大客戶前來洽談,基地還要兼顧上門採摘客。2020年進入豐産期,總産量有望突破300萬公斤,畝利潤可達2萬元,基地將帶動300多人就業。
基地栽植精選的黃肉獼猴桃,果形圓潤美觀,果肉細嫩,口感香甜濃郁,可與新西蘭進口品種媲美,售價也與進口水果相當。舒長青介紹,“高端獼猴桃市場需求巨大,僅新西蘭佳沛公司,2017財年在中國銷售22億元人民幣。”
2019年初,武漢市農委出臺支持政策,推進獼猴桃産業發展,其中包括以漲渡湖經久公司為中心建設5000畝示範基地。舒長青表示,公司將帶動100個家庭農場發展獼猴桃産業,家庭農場負責種植,公司負責技術指導、保價收購和市場行銷;同步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和園林觀光業。
人才引領農業高品質發展
新洲區堅持高端引領和基礎承載相結合,大力度引進培育農業高端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以人才引領農業高品質發展,帶動群眾家門口就業,一批貧困戶穩定脫貧。新洲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高端引領方面,新洲實施問津英才集聚工程,構築人才金字塔,鼓勵農業企業引進高層次技術專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問津英才計劃共遴選資助8家農業龍頭企業、新銳企業,引進一批高科技成果,佔全部問津英才資助名額1/3。
在基礎承載方面,實施“三帶”鄉土人才計劃,著重支持能帶強産業發展、帶領技藝傳承、帶動群眾致富的農村“土專家”、農業經紀人、適度規模經營者、致富帶頭人等農村實用人才,強化科技知識傳播、技能技藝傳承、實用人才培育。
問津英才、“三帶”鄉土人才在打造特色産業和農業品牌、帶動群眾就業、發展旅遊業等方面作用日益凸顯。近年來,新洲區涌現出一大批科技成果轉化先行者、現代農技推廣者、特色産業踐行者和帶動群眾致富的熱心人,菜、菌、魚、花、茶、果等六大農業特色産業競相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饒純武 通訊員 程書雄 宋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