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鄉村遊唱響一曲“青春之歌”
原標題:“年輕遊客+創業故事”引關注 武漢鄉村遊唱響 一曲“青春之歌”
暑期,木蘭草原上演的煙花秀,吸引了眾多年輕遊客 景區供圖
武漢鄉村旅遊景區,一半以上管理層是“75後”“80後”掌舵。在“年輕派”的引領下,一批網紅景點、項目紛紛破土,年輕遊客數量大增。更多景區則在打造適合大學生的文旅創業圈,一首“青春之歌”在武漢鄉村旅遊業唱響。
半數鄉村遊景區由“年輕派”掌舵
目前武漢市有3A級以上鄉村旅遊景區31個,統計發現,其中一半以上的“掌舵人”是“75後”“80後”。譬如木蘭草原景區總經理聶權1988年出生、雲霧山景區總經理王璉傑1989年出生,他們帶領的團隊清一色是“90後”,最年輕的行銷管理人員1997年出生。
聶權高中畢業後前往澳大利亞留學,獲得了迪肯大學金融、管理雙學位。在父親鄉土情結的感染下,聶權2014年回到黃陂,開始管理和運營景區。2017年,聶權斥鉅資深入挖掘木蘭核心文化,與專業公司聯袂打造《花木蘭·雲中戰歌》大型實景演出,使景區2018年遊客量達到156萬人次,外地遊客佔比達到60%。
同為“80後”的王鏈傑,留學歸國後通過打造網紅旅遊産品,打破了雲霧山以前每年遊客只有30萬人的僵局。“調研後認為産品定位過於單一,行銷策略和方式需要與時俱進。”在王鏈傑的主導下,年輕的團隊先後開發了恐龍谷、冰雕館、蠟像館、玻璃天橋、玻璃漂流等旅遊産品。2019年,景區率先嘗試的抖音話題——“醉美花海季”上線後,不到一個月瀏覽量突破6000萬次播放量。近4年來,雲霧山景區遊客量快速遞增,成為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年輕派”領軍人物,傳承的不僅僅是事業,還有帶動鄉親一起致富的決心。木蘭草原景區的發展,讓周邊5000多村民靠吃旅遊飯走上致富路,人均年收入躍升至人均5萬餘元,有的家庭年收入達80萬元。“扶貧要從輸血式到造血式轉型。”聶權説,景區不僅接納村民就業,還組織了56戶農民去烏鎮考察學習做生意,去義烏學習小商品採購、運輸、包裝、銷售等,回來後農民主動參與到景區裏做生意。聶權也很受鼓舞,“我們把這裡變成了綠水青山,也變成了金山銀山。”
遊客中年輕面孔翻倍暴漲
木蘭天池景區暑假期間16歲-35歲的年輕遊客暴漲50%。“互聯網時代,景區要運用大數據,迎合未來的主流消費群體。”木蘭天池景區負責人、“80後”曹建説道。
2004年,曹建大學畢業後繼續深造,獲得了清華大學EMBA高級管理碩士學位。在擔任木蘭天池景區負責人期間,曹建帶領團隊不斷對景區升級開發,開拓的喊泉、玻璃棧道、玻璃漂流滑道等旅遊産品,受到年輕遊客喜愛。
武漢花博匯已是全國聞名的“網紅小鎮”,馬鞭草、粉黛亂子草、歐洲月季、繡球花形成的花海,吸引大量年輕遊客以及動漫愛好者前來賞花拍攝。花博匯“掌門人”許江説:“花博匯網紅小鎮自帶流量,驅動鄉村文創産業發展,帶動銷售,也迎來了更多的年輕遊客。”統計顯示,花博匯的遊客人群中,16歲-35歲遊客佔比約八成,2019年截至8月已接待年輕遊客120萬人次。
景區成吸引大學生創業新熱土
8月20日,湖北美術學院的應屆畢業生、青島女孩劉虹,在武漢梁湖都市農莊釀造自創的米酒、拍抖音視頻。她所在的公司也是一家大學生創業公司,主要致力於文創産業和項目的培育。
該公司負責人陳科介紹,2018年5月公司入駐梁湖農莊,農莊直接免除了一年租金,合同期內後續租金打八折。公司目前有20多名大學畢業生一起創業,期望吸引更多的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加盟,打造一個“鄉村創業夢工場”。
武漢梁湖都市農莊創始人曾獻琴1972年出生在江夏五里界。她通過自身努力,將一家原來僅有兩個人的小餐館,做成了能容納1000人的大型農家樂度假村。現在曾獻琴琢磨得更多的是,如何讓更多下鄉的年輕人,能夠紮根于鄉村這方沃土,共同振興鄉村旅遊。
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鳳娃古寨也不遺餘力。2017年,鳳娃古寨創始人余紅梅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100萬元,為返鄉創業大學生提供支持。
余紅梅1977年出生,7歲就掙錢養家,有著20多年的拾荒生涯,直到她從舊木桶收購中尋找到商機,發家致富。10餘年前,余紅梅完成了幾百套老房子的拆遷、復建,將修繕的古建築、民俗産品建設成了湖北省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落文化體驗園——鳳娃古寨景區。
余紅梅的勵志故事,也激勵著廣大青年回鄉創業。現在,在鳳娃古寨景區民俗街,有大學生返鄉開民俗商鋪,製作創意禮品售賣;也有擅長陶藝、畫畫的大學畢業生,在景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