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把濕地公園建成自然學校
圖為:黃昏疏影。(視界網 龔天麗 攝)
圖為:環古城濕地。(視界網 李德力 攝)
8月16日傍晚,熱浪漸退,荊州古城外明月灣公園裏開始熱鬧起來。一些人站在橋頭拍攝落日美景,一些人圍著大喇叭跳起廣場舞,一些人徒步在荷花池棧道上,三五成群,或快走,或慢遊,邊賞荷花邊健身。“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成為此刻明月公園的真實寫照。
木棧道兩邊立有30多塊宣傳牌,其中關於荷花的就不少,上面寫著“植物界的活化石——荷花”“如何識別荷花和睡蓮”“睡蓮為何要睡覺”等等。這些頗具知識性的宣傳牌吸引眾人目光,大家停下腳步,聞著荷香,聽著音樂,細細品讀。
出了荷花池,走進護城河林蔭小道,兩邊楊柳搭成拱棚,遮天蔽日。小路邊也豎了不少宣傳牌,有的介紹濕地知識,有的介紹水生植物,有的介紹荊州三國文化和楚文化,也有各種鳥的介紹。
公園北側是一片樹林,香樟、紫薇、玉蘭、海棠等幾十種樹,每種樹上都挂著綠色小牌,上面寫有樹名、簡介和二維碼,用手機微信一掃,就連接到百度百科,樹的各種介紹就能一目了然。“明月灣我們布展了120多塊宣傳牌,內容包括自然知識、文化知識、荊州行動等方面。”湖北環荊州古城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負責人郭青雲説,宣教是濕地公園創建的重要內容,把濕地公園建成自然學校是努力方向。以前只是簡單宣傳水生植物和鳥類知識等內容,2019年6月全部更換,更豐富更接地氣,比如古城墻和糯米漿的知識、荊州護城河與城市水系江河貫通的關係等等,讓市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有了更詳細的了解。
2015年,荊州市正式啟動環古城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包括護城河、太湖港、荊襄河等三條永久性河流,明月公園、荊襄河公園等多個公園,庫塘、水産養殖場、稻田等多種濕地,總面積469公頃,濕地率56%。
郭青雲説,創建國家濕地公園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護生態,荊州市政府把紅磚漁場拆除後建成明月灣濕地,把濕地公園河流兩旁民房拆除,在荊襄外河和太湖港等地劃出保育區,禁止任何與濕地無關的活動。“環古城國家濕地公園是城郊型濕地公園,人類活動密集,加強宣教顯得格外重要。”郭青雲説,他們在整個濕地公園豎立350多塊宣傳牌,讓市民在休閒同時潛移默化提高關愛自然、保護生態意識。
荊州市濕地管理局還在古城內新建一座濕地公園科普宣教館,通過沙盤、靜態展板、知識轉盤、多媒體等形式傳播濕地知識。“我們還建立了濕地公園門戶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公園裏宣教牌上都有二維碼,掃一掃就可以連上我們的官微。”郭青雲説,濕地知識科普無處不在,讓市民共同參與。
荊州市濕地管理局與觀鳥協會合作,建立觀鳥平臺,定期組織市民、學生觀鳥,組織志願者進學校、社區宣傳鳥類保護知識。濕地公園管理局還與清河村、景湖社區居委會簽訂協議,組建濕地公園護鳥、禁釣、保潔等志願者隊伍。“把濕地公園打造成自然學校,寓教于樂,讓更多人參與進來。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郭青雲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羅序文 通訊員 楊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