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湖北造”金字招牌 開創品質強省新征程
國際在線湖北報道(胡禮國):湖北是老工業基地,有深厚悠久的品質文化傳統。從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江岸車輛廠等聞名遐邇的“漢陽造”,到武鋼、武重、武鍋、武船等“武字號”,再到荷花洗衣機、長江音響、紅山花電扇等享譽國內外的眾多輕工業品牌,湖北工業閃耀著絢麗的光輝。目前,東風汽車、中國信科集團、長飛光纖、中建三局、安琪酵母、東貝電器等企業樹起了湖北品質標杆,邁入了世界一流行列;“武漢·中國光谷”已成為國內光電子信息領域的標誌性品牌,一批“小巨人”、“瞪羚”和“獨角獸”科創型企業蓄勢崛起。經過70年的錘鍊,“湖北造”知名度、信譽度不斷提升。
強化政策引導,推動“湖北造”變革發展。201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和《湖北省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品質強省實施方案》,湖北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新舊動能轉換的若干意見》和《關於推進全省十大重點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構建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品質工作格局。近年來,湖北大力推進産品準入制度“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行“一企一證”,取消24類工業産品和所有食品生産許可證發證前檢驗,省級工業産品生産許可審批時限由60個工作日壓減到9個工作日,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湖北造”發展活力。
推進品質提升,促進“湖北造”提質增效。湖北把品質推動和品質提升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擺在優先位置,全面推動“湖北造”提質增效。湖北堅持創新驅動,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新興産業培育工程、重點項目品牌激勵工程,規上工業主營收入達4.24萬億元,居全國第6位,推動全省製造業向中高端、智慧化發展。2018年,湖北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達到6653億元,綜合科技創新水準從2013年的第1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7位,企業數量達到6590家。
深化品牌建設,打造“湖北造”金字招牌。近年來,湖北以打造製造業品牌大省、品牌強省為目標,一手抓精品名牌培育,在汽車、裝備等重點製造業領域扶持發展精品名牌;一手抓“老字號”品牌振興,在傳統産業領域深入推進馳名商標、地理標誌、名優特色産品創建活動。同時,湖北積極引導中小製造企業向龍頭企業靠攏,同類産品向名牌産品集中,不斷提升全省品牌價值水準。2009年,湖北正式設立“長江品質獎”,十年來“長江品質獎”已舉辦7屆,中鐵大橋局、東貝電器、安琪酵母、馬應龍藥業等20家企業獲此殊榮。
提升技術標準,夯實“湖北造”基礎支撐。圍繞全省20個千億元産業建設目標,湖北大力推進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基礎設施建設,中南大區高精度恒溫恒濕實驗室、湖北危化品包裝物檢驗檢測基地進入實質建設階段,新增國家級、省級檢驗中心19家,積極為信息光電子、“芯屏端網”、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等産業發展提供高效技術支撐和服務。
堅持綜合施策,增強“湖北造”競爭力。2014年以來,湖北製造業品質競爭力指數逐年上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領先優勢由2014年的1.19增加到2018年的1.77,呈現出穩中有進,逐步提升的總體態勢。一是人才吸引力度加大。近幾年,湖北先後出臺《深化人才引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我選湖北”計劃大力促進大學外國生在鄂就業創業的意見》等文件,孕育技術人才“紅利”,人才聚集效應逐步顯現。二是研發投入力度增強。以“創新湖北”為目標導向,全省上下不斷加強對科技研發與創新的投入力度,並制定稅收新政等優惠措施,全社會研發經費呈現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帶動製造技術升級。三是品質管理水準提升。湖北以品質強省戰略為依託,嚴守品質底線,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品質管理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