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川發現明朝兵部尚書熊廷弼撰文的墓碑
圖為:漢川出土的熊廷弼撰寫碑文的墓碑。(視界網 王啟飛 攝)
明朝兵部尚書熊廷弼撰文的一塊墓碑,近日在漢川馬口鎮八大村出土。9月17日,熊廷弼研究會副會長陳立忠介紹,墓碑的出土,印證了熊廷弼在漢川馬口有位義父的記載。
發掘這一墓碑的,是馬口八大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啟飛,他是熊廷弼義父雙溪公的第十五世孫。
2018年夏天,當地老人王慶龍與王啟飛聊天時説,上世紀90年代初他參加《孛虎山王氏宗譜》新譜調查走訪時,曾路過江夏紙坊熊廷弼街。當地一位長者告訴他,聽説熊廷弼不但去過漢川,且在漢川有位王姓義父。
王慶龍的敘述,激起王啟飛求證這一傳説的興趣。他當即找到《孛虎山王氏宗譜》、同治版《漢川縣誌》翻閱,發現其中多處有熊廷弼曾在八大村居住的記載。
這些記載顯示:熊廷弼曾寓居漢川,在九蓮寺讀書並教授學生。漢川的雙溪公是位鄉賢,慧眼識珠,認熊廷弼為義子,並邀他住在家中。熊廷弼因飯量大吃不飽,曾得雙溪公資助。
熊廷弼寓居漢川,是否有實物佐證?當地人回憶,2009年,八大村旁建漢川高鐵站時,九蓮寺舊址周圍的家族墓地被遷移,其中包括雙溪公及其夫人的墓葬。當年參加遷墓的村民王新才告訴王啟飛,此次遷墓過程中,有幾塊帶有墓誌銘的暗碑一同遷走。當時忙著搬遷,誰也沒有抄錄墓誌銘或拍照保存。
徵得王新才同意,王啟飛邀請族中長老等人,重新開挖帶有墓誌銘的暗碑。在王新才指定的地方,他們用鐵鍬挖了約1米深,挖出3塊墓碑。其中一塊上有雙溪公次子太淳公的墓誌銘。碑文第二排刻有“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直隸保定府推官熊廷弼撰”字樣,第三排刻有“賜同進士出身都察院觀政董暹書”字樣。據了解,董暹和熊廷弼均為江夏七賢成員。
得知熊廷弼撰文的墓碑出土,武漢市江夏區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徐光水、熊廷弼研究會副會長陳立忠一行8人,驅車來到漢川八大村,考察了九蓮寺舊址。9月17日,他們表示,有意將墓碑複製,引入江夏區的熊廷弼公園展出。
熊廷弼為何寓居漢川?陳立忠解釋,這與江夏曾遭受大災有關。1588年至1589年,江夏先後遇大旱、大水,連續三年鬧饑荒。熊廷弼因此流浪漢川。結合譜牒和地方誌記載,熊廷弼在九蓮寺教書的時間約為1589年至1598年之間。(湖北日報記者 宋效忠)
【連結】
熊廷弼曾任明朝兵部尚書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飛白,江夏人,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鄉試第一名,次年中進士,授保定推官。
據《明史》載,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略遼東,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熹宗即位後,明朝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駐山海關,第二次升任遼東經略。後因兵敗潰退等原因,淪為囚犯,又不幸陷入黨爭,為閹黨所害,天啟五年(1625年)被殺,並傳首九邊。
崇禎二年(1629年),熊廷弼得以歸葬故里。清乾隆帝在《論熊廷弼》文中評價:明之曉諭軍事者,當以熊廷弼為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