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留學生講述所見所聞滿滿都是自豪感
原標題:武漢留學生講述所見所聞滿滿都是自豪感 “中國”在海外成高頻詞
黃滕菲在巴黎與國旗合影 本人提供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長江日報全球拍記者連線了身在法國、英國、美國的3名武漢留學生。他們紛紛表示,中國近年來的飛速發展,讓每一個留學生與有榮焉。中國新年、窗花、生肖、共享單車、中文報紙、漢語考試……越來越多“中國元素”出現在外國城市。他們越來越感受到中國在外國人心中的地位和好感度大幅提升,滿滿都是自豪感。
在法武漢留學生黃滕菲:
“新四大發明”讓國際友人驚嘆
“我在法國巴黎留學已有近兩年時間,現在在歐洲高等商學院金融管理學專業學習”。黃滕菲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從小到大都在武漢唸書,本科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初到巴黎時,很多方面都讓她不適應。“我比較喜歡吃辣,特別是夏天,愛吃油燜大蝦,早餐也是喜歡熱幹面或豆皮。但在這裡,很少能吃到辣味”。
國慶節即將到來,她在心中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送上祝福,也為祖國的飛速發展深感驕傲。
外國同學聊得最多的是“高鐵”“掃碼支付”等
黃滕菲告訴長江日報全球拍記者,剛去巴黎時,由於對交通路線不太熟悉,她選擇利用共享單車出行。當看到巴黎大街小巷停放著和國內一樣的共享單車時,她倍感親切。“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網購’是外國同學和我聊得最多的關鍵詞。中國經濟實力的突飛猛進,大家有目共睹”。
黃滕菲説,在武漢,她已經習慣了無現金支付,錢包裏幾乎沒有現金,用手機掃描支付寶或微信二維碼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甚至還可以掃臉支付。但在巴黎,只有少量商店支持掃碼支付,大部分支付方式還是使用現金和刷卡。“在可以掃碼支付的商店,我結賬通常都比外國同學快,需要等他們找零或輸密碼,這讓我感覺挺驕傲的”。
外國室友成“華為粉”並求代購
中國生産的手機在巴黎很流行。走在路上,黃滕菲常常會看到有人拿著華為手機拍照。“同學聚會時,他們發現我的華為手機拍照效果好,合影就都用我的手機。”黃滕菲説,“我的室友貝爾特自從用華為手機拍照後,就成了‘華為粉’。2019年回國,貝爾特還要我在國內幫忙買幾部華為手機。華為手機在國外的售價比在國內貴不少,貝爾特想買來送給她的男朋友。”
黃滕菲告訴記者,祖國的強大給了她底氣和安全感。她會給外國同學介紹中國的高鐵,介紹家鄉武漢。特別是説到李娜也是武漢人時,同學們都興奮不已。她相信,將來會在巴黎看到更多中國元素。她也期待自己早日完成學業,學成歸來。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個月回國時,黃滕菲特地將一面國旗放入行李箱。想到國慶節不能在父母身邊度過,她稍有失落,但她説:“只要看到五星紅旗在身旁,我的心就安定下來了。我在這裡,為祖國驕傲。”
陳佰彥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門前與國旗合影 本人提供
在英武漢留學生陳佰彥:
漢語成倫敦中考高考備選科目
2017年,陳佰彥本科畢業。通過國家漢辦的選拔後,她作為孔子學院教師志願者來到英國。“第一年主要負責倫敦的小學教學,其中兩個月在初中和高中上過課;第二年就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陽光學校,教大使館人員的小孩語文和數學”。
英國家庭為學漢語訂閱中文報紙
在倫敦,漢語學習氛圍很濃厚,開設漢語課程的學校越來越多。讓陳佰彥最意外的是,漢語還是倫敦中考、高考的備選科目之一。
“就英國中考而言,學生可以自行選擇5至6門科目提交分數,只要報考的高中認可就行;高考則還要看對應專業的要求。”陳佰彥説,“很多學校都接受學生提交漢語考試成績作為參考指標,其中不乏知名學校。漢語考試還分為好幾個難度等級,供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選擇。我在學校聽到一個小男孩説,他中考不打算考歷史,而是考漢語。”
在教過的學生中,有一對堂兄妹令陳佰彥印象深刻。一般而言,英國以小家庭為主,近親之間交流並不太多。但是,由於同校不同班的喬治、安娜兄妹倆一起上漢語課,兩個家庭之間的交流也頻繁起來。“他倆甚至約好把漢語當作秘密語言,如果有什麼不想讓父母知道的事情,就用漢語交流”。喬治告訴陳佰彥,他在課堂上寫的毛筆字都會在家中挂好。父母為了促進他的學習,還特地訂了一份中文報紙。陳佰彥説:“春節期間,喬治的父母會將零花錢包在紅包裏交給他,有模有樣的,特別有意思。”
倫敦人愛過中國新年、喜歡中國生肖
中國新年,也是倫敦人民的一件大事情。農曆正月初一,整個倫敦張燈結綵,隨處可見火紅的燈籠。上午11時,浩浩蕩蕩的隊伍從特拉法爾加廣場出發,當地居民或穿起對應生肖的玩偶服,或裝扮成年畫中的人物,特別喜慶。舞龍舞獅也是他們喜愛的項目,紅黃綢緞下面露出各色面孔,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如果正月初一是工作日,不少人寧可請假也要上街過年。許多公司乾脆在這一天放假。“可以説,中國新年是除了聖誕節、復活節之外最隆重的慶祝活動”。在中國新年的一兩周裏,學校的各門課程都會以“中國年”為主題。比如,數學老師教算術時,會拿餃子舉例子,讓學生數餃子。
窗花、生肖也受到倫敦人喜歡。陳佰彥説:“英國人覺得小小的紙片,剪好打開就能成為精巧的圖案,十分神奇。英國人特別喜歡動物,所以對生肖也很感興趣。羊的叫聲呀,猴的動作呀……得知自己的生肖時,不少人還會惟妙惟肖地模倣。狗是特別‘吃香’的生肖——如果英國人知道自己屬狗,會特別開心地説,那代表自己忠誠、友善。如果屬龍的話,他們會覺得自己和中國的代表圖騰聯繫起來了,非常炫酷。”
在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學生迎新酒會上,張競文(左二)和同學們與中國教授合影 張競文提供
在美武漢留學生張競文:
“了解中國”成為美國潮流
來自武漢的張競文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經濟學專業的一名新生。她對長江日報全球拍記者説:“我覺得,作為中國留學生,最自豪的時刻是走在路上會有外國學生主動用漢語跟你打招呼。課堂上,教授提到‘中國’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入學不到一個月,我感到‘無法融入’的擔心是多餘的,處處感受到‘了解中國’已成為潮流。”
校內有很多弘揚中國文化的社團
在寢室,張競文的美國室友傑西會經常問她關於數學的問題,覺得“中國人數學都很厲害”。
走在校園裏,張競文能看到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斯塔東亞圖書館。這是一座專門研究東亞文化的圖書館,裏面有各種各樣的中文書籍,連縣誌、中國族譜都可以找到。
“這所大學學習漢語的選修課也特別火。”張競文説,“有學長告訴我,曾有外國學生去參加漢語考試,發現學漢語的人太多,於是很擔心因競爭太激烈導致成績過不了關。”
最讓張競文感動的是,她發現學校有很多弘揚中國文化的社團,春節期間有春晚和時裝秀。前不久,各種膚色的中外留學生還一起聽相聲、吃美心月餅,過了一個中式風格十足的中秋節。
張競文注意到,這些社團和俱樂部主要由中國留學生組成,但是社團的名稱、包括交流時使用的語言都是英語。“這是因為參加中國社團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了,如果我們一直用漢語交流,會擔心外國學生覺得‘被排擠’。”張競文笑著説。
經濟學教授課堂上頻繁提到中國
徐漫飛是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經濟學專業大二學生。作為張競文的學姐,她覺得,來美國這兩年,最明顯的變化是,外國學生對中國的興趣變濃了,課堂上提到“中國”一詞的頻率變高了。
“越來越多的經濟學教授都在課堂上頻繁提到中國。”徐漫飛説,“這説明中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重視。當教授在課堂上使用圖表分析中國的經濟發展變化、用中國經濟體來舉例時,是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時刻。”
2018年,徐漫飛在邁阿密大學求學時,還目睹了商學院請來騰訊一位副總裁開講座。“當時,報告廳人山人海,很多外國學生都慕名而去,來分析網絡時代發展和來求職的因素都有”。
“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願意主動與中國人接觸的外國學生也變多了。”徐漫飛説,“有一次,我走在校園裏,被一個完全不認識的外國同學打招呼。對方用漢語説道:‘你好,我正在學習中文。我上個暑假去上海交流,覺得很有趣。’雖然對方的漢語説得有點磕磕巴巴,但能講出這幾句話,我覺得對方已經挺厲害了。於是,我也用漢語回復:‘你好,很高興你去過中國,歡迎你下次去找我玩。’”(長江日報記者徐佳 佔思柳 吳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