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汽配企業扎堆孝感雲夢
圖為:開特電子云夢公司生産現場。
曾經,雲夢有一家原機械工業部骨幹企業——湖北汽車齒輪廠,很是紅火。後來勢微改制,有過一段沉寂。
但雲夢人沒有忘記這一産業,近年改變思路,通過招商引資,汽配産業迸發強大動能——16家汽配企業扎堆,一年産值24億多元。
老廠改制衍生6家企業
“做汽車齒輪,雲夢曾經全省有名!”雲夢縣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張軍明介紹,“湖北汽車齒輪廠始建於1966年,主要研發製造汽車用特種齒輪傳動箱和發動機齒輪、貫通橋齒輪,部分産品配套軍車和出口國外。可惜,因經營管理不善,企業連年虧損。2006年,該廠改制為民營企業湖北亞川汽車齒輪集團有限公司。”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亞川齒輪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之列,成為全國汽車用特種齒輪傳動箱(分動箱、取力器)研發製造基地。
老廠改制,重獲新生,而且外溢出一批專業人才,自立門戶創辦了5家汽配公司。“這些公司生産規模較小,多年來沒有形成産業優勢。”張軍明認為,雲夢有必要引進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培育汽配産業,讓老汽配基地煥發新動能。
新龍頭企業活力迸發
近年來,雲夢引進一批引領性強、帶動性大、成長性好的汽配企業,打造汽配産業集群,不斷刷新雲夢製造業“顏值”。
常州騰龍公司是汽車空調管路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2017年8月落戶雲夢後,發揮技術優勢,引進5台智慧機器人,加快生産方式從智慧崗位向智慧生産線、智慧車間、智慧企業的轉型升級,打造騰龍股份在華中地區的汽車零部件生産基地。目前主要為東風乘用車、東風本田、神龍、吉利生産空調管路。2019年前9個月,該公司銷售收入近3000萬元。
10月20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該公司,只見機器人輕舒猿臂,將一根根直管抓取起來,送到指定位置後,再按程式將其加工成彎管。“一個機器人,一天可加工上萬根管子,可代替5個成熟勞動力。”公司製造部經理喻國章説。
10月26日是週六,位於雲夢縣經濟開發區的開特電子公司,仍是一番忙碌場景。開特電子公司總部位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落戶雲夢。2018年,雲夢公司生産3000多萬隻汽車溫度感測器,配套上海大眾、法雷奧、吉利、比亞迪等汽車企業,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潤700萬元。
2007年落戶雲夢的湖北中一科技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我國電解銅箔研發的領軍企業。公司年産值5億元,曾獲得中國“銅箔行業十強企業”等榮譽。
中一科技總監郭艷東表示:讓銅箔減薄,可以加大鋰電池續航里程,是全球新能源電池競爭的核心領域之一。“應客戶要求,我們研發了目前市場最尖端的6微米銅箔和4.5微米銅箔。”
汽配企業抱團搶灘
2019年初,漢孝隨襄十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帶成為全省戰略重點。
雲夢縣搶抓機遇、借勢發力,提出以騰龍汽車零部件、中一科技、開特電子、亞川汽車齒輪等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汽車配件産業,抱團闖市場。“我們規劃建設汽配産業園區,把汽配産業作為招商引資重點。”張軍明表示,通過投入産業引導投資資金、財政融資擔保支持、技改貼息等,擴大汽配企業生産規模,引導企業向智慧化、信息化發展。強化項目支撐,對引進企業,在用地、固定資産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
2018年初,開特電子云夢公司老廠不能滿足生産需求。雲夢縣經濟開發區領導得知後,主動上門對接,幫他們在開發區找到空置的廠房。由於原來的廠房建設沒有辦理設計、規劃、驗收、消防等方面的手續,開特電子云夢公司接手後,不能投産。開發區聯合縣規劃、建設等部門組成專班,開闢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幫助企業解決了難題。
2018年3月,開特電子擴能成功,正式投入生産。公司總經理鄭傳法説,“政府的貼心服務,讓我們更有應變市場需求的能力,信心更足了。”(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宋效忠 通訊員 陳群 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