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民呼我應”改革試點見成效
原標題:武漢“民呼我應”改革試點見成效 95%的煩心事在街道社區解決
10月29日從武漢市江岸區獲悉,該區開展“民呼我應”改革試點工作以來,不斷探索為街道放權賦能,全區先後回應處理各類訴求40萬餘件,超過95%的問題在街道社區得到妥善解決。
街道辦事處,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但在處理紛繁複雜的基層事務時,不少街道辦事處又面臨著“看得見、管不了”的尷尬。2019年初,武漢市正式啟動“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改革試點工作,以黨建引領城市治理,打造服務型政府。江岸區是首批兩個試點城區之一。
記者了解到,江岸區建立指揮調度機制,設立區、街道、社區三級“民呼我應”指揮機構,建立分級處理機制。以此為基礎,該區直擊街道、部門條塊關係不順、發揮合力不夠等“痛點”,為街道賦能、授權,賦予街道考核評價權、任免建議權、意見建議權和綜合指揮權等四項權力,並設立街道綜合執法中心,將城管、市場監管等力量派駐到街道,建設、水務等8個執法部門明確人員向街道定向報到、隨叫隨到,將街道建成呼應“中樞”。
為確保街道能切實發揮“中樞”作用,江岸區還圍繞“民呼我應”建立“一事一評”制度,從響應是否及時、順暢、有力、有效等方面,對“民呼我應”進行量化評分,評價結果計入年度考核成績,派駐機構和下沉執法力量與所在街道考核結果掛鉤、績效獎勵捆綁。
解放公園路49號院是老舊社區,早點餐飲攤棚佔道經營現象突出,影響社區環境,居民對此頗有怨言。勞動街道依託“民呼我應”機制,發揮街道“中樞”作用,整合城管、社區、居民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共同上門宣講政策,指導早點餐飲攤棚退路入室,佔道經營現象終於消失了。該街道還組織施工單位,對小區內道路進行全面修整刷黑,小區環境面貌進一步提升。(湖北日報記者王成龍、通訊員孫薇、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