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路通氣順幹勁足——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魯家寨村之變

2019-11-20 14:57:3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1120111748

幫扶單位在魯家寨管護茶園。(受訪者供圖)

  深秋,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魯家寨村。飄著雨,山風強勁。

  羅長清的臉被吹得通紅,依舊在門前葡萄園裏忙碌著。這4畝葡萄是“搖錢樹”,2017年種下的,2019年初挂果,就掙了3000多元,2020年至少能翻倍。

  “以前種地靠天吃飯,住的土坯房,出個門要爬十幾裏山路。現在,住上新房子,種了果樹養著魚,馬路修到家門口。這日子,可是越來越好咯。”老羅笑著説。

  路修通了,幹啥都掙錢

  魯家寨有7個村民小組,羅長清在一組,靠近國道,余桂田家住七組,在大山最深處。

  “買肥料、賣紅薯,都是肩挑背扛、翻山越嶺,到老營鎮(現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15公里,跑一趟要一上午。”説起當初行路難,明瑞江一臉唏噓。

  最難是秋收時節。稻子割在地裏,要搶天時收穀子,魯家寨窮,只能上鄰村借脫粒機。“一台柴油機260斤,脫粒機400多斤,山路又彎又窄,七八個後生抬得滿身大汗,有時候還‘翻車’。”明瑞江也抬過機器,在路上摔倒了要趕緊爬起來趕路,“村裏人都等著呢。”

  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又沒有産業支撐,魯家寨的窮困遠近聞名。羅長清説,以前村裏人過年殺豬,腌成臘肉挂在樑上,要吃一年。“逢年過節來客人,才切條肉炒個菜。自己平時是捨不得吃的。”

  2014年,十堰市委宣傳部、市人防辦和市文明辦(後為市圖書館)聯合組織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魯家寨,頭一件事就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

  “居住最分散、條件最惡劣的五六七3個組,整體搬遷下山,剩下的4個組修通通組路,實施安全飲水工程,為特別困難的村民解決住房問題。”駐村第一書記、市人防辦幹部昌紅武介紹,近5年來,幫扶單位累計直接投入和協調資金400余萬元,用於修建防火護林通道、新建7處飲水工程、環境衛生整治等。

  余桂田搬進了安置小區,“住上了樓房,出門就是集鎮,比從前方便多了。”羅長清拆了老屋,建起新房,前有魚塘,後有果林,“打算開個農家樂,再建一間農機房。路修通了,幹啥都能掙錢。”

  不能把貧困帽戴一輩子

  吃住行有了保障,大夥的心氣也越來越高。

  董發貴今年51歲,原先是村裏有名的“懶漢”。“整天四處遊蕩,掙了點錢就買酒喝,錢花完再出去打零工。”村委會副主任余紅軍説。

  市人防辦主任邵際軍上門走訪,董發貴道出原委:媳婦有精神病,小兒子一歲多夭折,他自己又沒啥技術,“這麼個情況,哪有心思搞發展?”

  “那就把貧困帽戴一輩子?你還有女兒,總要為她想想吧?”邵際軍苦口婆心地勸,董發貴答應搞點産業“試試”。

  第二天,扶貧工作隊送來3頭小牛和3隻羊羔。董發貴果真盡心盡力地照料,到年底,除了因病死掉一隻羊,一共賣了近2萬元,再加上養殖補貼,收入近3萬元。“這一下,董發貴被‘拴住了’。”昌紅武笑著説,董發貴一家現在搬到易遷安置點,他做清潔工,加上其他收入,一個月能掙2300元。

  前幾天,女兒從學校拿回一張獎狀,董發貴硬要請工作隊吃飯。“收入穩定了,走在村裏,這腰板也硬。以後,咱一定好好幹!”他説。

  村黨群服務中心隔壁原先是個廢棄倉庫。到了冬天,村民聚在裏面烤火,人多嘴雜,容易鬧矛盾,也不安全。3家幫扶單位出資金、捐贈物品書籍、設計裝修,在今年2月,把倉庫改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寬敞明亮,還有空調。咱聚在一起,聽聽戲、聊聊天,孩子們做作業,別提多美了。”村民魯萬山説。

  以實踐站為陣地,幫扶單位開展“雙進雙建”(進鄉村、進機關,建強基層組織、建設美麗鄉村)活動,通過支部主題黨日、講黨課等形式,宣傳黨的政策,引導村民學習科技、文化知識,參與村民近千人次。

  破舊老屋成了寶貝

  房樑老朽,土墻斑駁,屋頂的瓦破爛、零碎,露出星星點點的天空。二組村民商明忠的手機裏,有一張老屋的照片。他怎麼也沒想到,這破舊不堪的老屋竟成了寶貝。

  武當山有九宮十八觀,五龍宮是九宮之一。魯家寨二組和三組緊挨五龍宮,近兩年,五龍宮景區開發加速。魯家寨抓住機會,提前一步,將24棟村居進行改造。當時,商明忠還有點不樂意,他養了10多頭牛、30多只羊,擔心改造後沒處放養。工作隊上門做工作:這個片區要發展旅遊,打造民宿區,比地裏刨食不知道強多少。

  2019年上半年,一家北京公司前來考察,一眼瞧中二組11戶民居,一口氣簽約25年。商明忠的老屋加上20多畝地,一年租金3萬多元,首批5年租金17萬元已經到賬。老商樂得合不攏嘴:“咱也吃上旅遊飯了!”

  這家公司還看上另一個片區,但村裏沒答應。“我們有一個整體規劃,一個片區一個片區來,免得貪多嚼不爛。”昌紅武説。

  魯家寨與北京公司簽訂開發協議,將300畝茶園、村委會老辦公樓整體出租,村集體收入由以前的六七萬提高到36萬元,全村134戶500多村民的福利更有保障了。“以前村裏集體收入少,村幹部説話都沒底氣。現在,咱在村裏説話的聲音都大了不少。”余紅軍説。

  2018年,魯家寨整村脫貧出列,40戶貧困戶集體摘帽,但扶貧工作隊留了下來。“脫貧不脫政策、不脫幫扶。”市人防辦副主任沈繼華説,有茶産業作支撐、民宿為龍頭,魯家寨的變化還會越來越大,越變越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李啟東 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