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9.1億條信息互聯引發警務變革
鄂州市城區鳳凰大橋路口,交警鄂城大隊隊長王佑新正在指揮前後方調試智慧監管系統。(視界網 黃果強 攝)
以往日均28起街面侵財犯罪,如今小偷小摸幾乎消失;以往110指揮中心接警要求10分鐘到現場,現在5分鐘即可抵達;一年間,主城區32個路口車道的交通延誤和停車指數下降50%,平均通行效率提升30%以上……
“這些變化得益於公安機關內外信息資源的無縫對接和實時共享。”鄂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薛四清説,兩年多來,全市推進科技強警,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行動、聯合製勝的效能日益顯現。
鄂州市公安大數據中心匯聚來自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行業以及公安機關內部信息資源9.1億條。該市公安局研發的智慧化可視指揮調度系統和新一代視頻監控維護系統,今年均獲評公安部第二屆中國警務信息化“最佳解決方案”。
改變一味蹲守
破案率明顯提高
“2018年6月以前,全市街面侵財犯罪案件頻發。”該市巡特警支隊副支隊長潘協利説,10人“鐵鷹專班”成立初期,靠蹲守伏擊的方式破案,加班熬夜成了常態。
然而,工作一個多月後,效果並不明顯。“為改變現狀,我們想利用視頻發現並追蹤犯罪嫌疑人。”潘協利説,巡特警支隊當時不具備使用視頻的條件,只能在夜晚非工作時間到視頻偵查支隊查詢,效率還是不高。
經研究,鄂州市公安局決定3年投入4.1億元,開啟全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很快,視頻網引入巡特警支隊,視頻工作室投入使用。
“像打砸汽車玻璃盜竊車內財物這類案件,有的幾年都破不了。”潘協利説,有了技術手段協助鎖定目標,然後精準出擊,破案率明顯提高。
辦案民警黃學忠、李鵬講述了一起夜間入室盜竊案的偵破經過:受害人無法確認嫌疑人,通過視頻查詢到案發後有人在現場附近上了一輛計程車,當即追蹤車牌,並從打車軟體獲取其身份信息,查到住址,及時搜查抓捕,人贓並獲。
2018年下半年,“鐵鷹專班”破獲各類案件僅18起;今年1月至10月,已破獲案件122起。“現在市區街面侵財犯罪案發率大幅下降。”潘協利説,全市已建成的28個智慧平安小區均實現“零發案”。
動態系統管控
蛛絲馬跡歷歷在目
鄂州市公安局一方面繼續完善市級大數據中心和公安大數據中心一體化建設,另一方面,市聯動指揮中心、市公安指揮中心和12345市長熱線一體化建設同步推進。
市公安局聯合辦公大廳,機要通訊科科長黃靜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演示了智慧可視化螢幕的“神奇”,警情、輿情和社情相互疊加,點擊看到哪個民警在哪個位置,並根據報警情況,通過移動警務通就近調兵,從傳統的電話指揮向可視化升級。
嘗到智慧化技術甜頭的還有交警支隊。過去查涉案車輛,只能肉眼盯著螢幕找,失誤率高,現在只需輸入車輛特徵很快鎖定。車在哪,有沒有營運資質,跑了幾趟,司機是誰……這些都瞞不過智慧交管平臺。
2019年4月,鄂州市交管平臺與交通、教育部門協調,打破部門壁壘,接入全市“兩客一危”、校車和公交車的動態信息,實施多重監管。一旦發現違法違章駕駛,平臺將如實記錄,執法部門在定期檢查時予以處罰。
“如此精準全面的監管,秘訣在於信息互聯共享。”交警支隊黨委書記、支隊長王繼春説,以往監管僅靠車載GPS定位,想知道車輛是否違規,只能通過人工攔查,費時費力。如今,從車輛啟動到停止的行駛軌跡,平臺檢索一目了然。
事實上,像這樣實時動態的跟蹤監控、精確快速的分析研判,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該市公安局牽頭匯聚電信、金融的力量和技術,完成市級反電詐中心建設,大幅提升了打防效能。
技術提供支撐
培養民警創新能力
2019年6月,鄂州境內發生一起持械殺人搶劫案。在剛建成的刑事技術DNA實驗室內,過去需兩天時間完成的檢測,現在4小時即可完成,很快鎖定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女子。
由於女子持械殺人搶劫在鄂州尚屬首例,辦案人員遲遲拿不定主意。這時,指揮者的經驗和素質起了關鍵作用:犯罪嫌疑人身材高大,而受害人柔弱,完全具備作案條件。最終,在手鐲、戒指等贓物面前,嫌疑人供認不諱,從案發到破案不到10小時。
“技術只是提供支撐作用,如何提高人使用技術的能力更重要。”鄂州市公安局副局長韓才兵説,我們在緊貼公安實際推進科技創新的同時,正加快培養全體民警運用先進技術的能力。
機要通訊科專職科技信息員曾雷説,要高效運用9.1億條信息流,就必須建立大數據分析模型,將已偵破案例數據化,“其中一些老公安的實戰經驗很寶貴,將這些案例、經驗和數據進行整合,就可進行自動智慧化分析。”
“只有經過分析的信息,才能成為有用的情報。”黃靜説,大數據分析模型可協助一線辦案人員智慧研判,將有限警力從大量繁瑣工作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抓捕行動。如街面侵財犯罪案,原來需十幾個人參與偵破,現在只需一個模型加兩三位警察。
“推進科技強警,既實現了多部門信息互聯共享,又在公安內部打破警種條線,促進了現有警力整合和提升。”薛四清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 通訊員 張繼果 沈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