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岸區將“議事廳”搬到電梯口
原標題:武漢市江岸區打造人大代表聯繫群眾新平臺——將“議事廳”搬到電梯口
“瞧,電梯很平穩,還加裝了門禁安全系統。”11月26日下午,武漢市江岸區一元街道同福社區,家住聲直大廈C座的劉智彬走進一樓電梯間,掏出門禁卡,在“滴”的一聲後按下“13”。
數月前,他和C座200多戶街坊還在為電梯“停擺”發愁。
聲直大廈C座2003年投入使用,共22層,多年無專項維修基金。2019年初,C座僅有的兩部電梯頻繁出現故障,雖多次維修,但因經費欠缺等原因效果不佳,只能停擺。
江岸區人大代表張國良在社區走訪時了解到這一情況,遂反饋至區人大常委會一元街道工委。
8月29日,區人大常委會一元街道工委開展“議事廳”活動,將人大代表、選民、房屋管理單位、電梯公司等召集在一起座談,研究解決辦法、共商出資方案。
“不能僅靠政府,得用市場化手段籌措資金。”區人大代表蔣庚甫長期關注老舊小區的電梯改造工作,現場説了自己的思路。
“居民收入不高,應最大限度控製成本。”張國良説。
“轎廂還可使用,只需更換主機、鋼絲繩等核心部件。”區人大常委會一元街道工委主任周飛建議。
“乾脆,我們到電梯口去,邊看邊談。”有人提議。
於是,站在電梯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形成了一個初步解決方案:維修需耗資35萬元。運用社會力量解決20萬元,居民自掏腰包5萬元,電梯公司緩收5萬元,剩下由街道負責。其中,對電梯公司緩收的5萬元,選民代表劉智彬建議以物業費分期償還,獲得認可。
接下來幾天,區人大代表和劉智彬等選民代表一起,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9月初,電梯維修啟動。10月1日,兩部電梯全部恢復正常使用。
“現場議事、現場解難,一個月解決電梯停擺問題,居民增加了幸福感,我們也有成就感。”區人大代表喻承繼感慨。
自2018年以來,江岸區人大常委會在實現人大代表工作室全覆蓋的基礎上,將代表工作室升級為“議事廳”,讓代表、選民和政府職能部門坐在一起,變“背靠背”為“面對面”,三方共議,就地“答題”,有效壓縮了問題和建議交辦、轉辦的時間——
人大二七街道工委邀請代表、居民、沿街商鋪和政府部門,熱議垃圾分類新時尚,改善街道環境;
人大大智街道工委組織代表、居民、商鋪代表和職能部門走進江漢路步行街,共商轉型發展……
目前,全區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美麗街區建設、河流污染防治等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共開展“議事廳”活動32次,推動70多個熱難點問題及時解決。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健全代表聯絡機制。“這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代表工作指明瞭方向。”梁彥春表示,下一步,江岸區將總結“議事廳”活動取得的經驗,出臺有關工作辦法,從制度層面服務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職,服務選民和群眾,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將人民當家作主落到實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馨)
連結
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健全代表聯絡機制,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
——摘自《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代表主體作用。
“目前,全省各鄉鎮已建立代表之家和代表小組活動室等平臺8695個。”省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省人大常委會積極貫徹實施《湖北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推動建立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代表活動室等平臺,促進鄉鎮人大規範化建設。
省人大常委會于2017年開展為期三年的“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全省9萬多名人大代表組成6124個代表小組活動,深入鄉村,訪貧問苦,充分發揮代表作用,提出意見建議,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
9月12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會議討論通過《關於加強和改進省人大代表工作的具體措施》;10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又通過《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工作規程》。這兩項舉措就健全代表列席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制度,強化代表建議辦理和督辦等內容作出細緻規定。如每年召開2次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列席代表座談會;省人大常委會每年對若干辦理單位進行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專項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