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湖北民族團結進步的磅薄力量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牢固的基石是民族團結。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共同努力奮鬥。全省各族人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同心同德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湖北篇章。
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代表
學校是民族團結互助“加油站”
武漢市第一中學
武漢一中是湖北省示範高中,2005年成為我省首個承擔新疆內高班光榮使命的學校。目前,新疆部在校學生334人,涵蓋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東鄉族、塔吉克族、滿族、錫伯族等近10個民族。
走進學生的家園,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靈。從陌生到親近,我們不僅要跨越萬重山水,更要打開學生的心門。唯其如此,才能見到一個豁然開朗的世界。15年來,該校秉持“厚德尚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不斷探索民族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不斷積累民族團結的經驗。採取“標高同一”的標準對待每一個學生,大力推進混班教學管理機制,讓少數民族學生消除心理隔閡,逐漸養成習慣,從環境上打破界限,方法上相互溝通。大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民族教育專項能力,目前已有4位特級教師、10位省市專家和骨幹教師參與民族教育專項課題。
促進心靈的契合,才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學校在志趣上促進各族學生文化、才藝、興趣的廣泛發展,逐漸引導學生們在飲食、服飾、習俗等方面相互認同。從求同到存異,學校給予的不僅是教育的責任,更是愛的發現。近5年來,學校新疆部本科上線率100%,名校錄取率穩居全國內高班前列。
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東峰嶺上常開常艷
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實驗小學
在長陽實驗小學,孩子們表演的千人巴山舞,引得觀眾們捨不得放下手機,快門聲連連。“將民族團結融入到教育教學當中,讓民族團結的種子紮根在孩子們心中,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長陽實驗小學校長趙愛華介紹道。
多年來,長陽實驗小學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把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學教管的方方面面。將民族文化和校園文化深度融合,確立了“巴風余韻”環境文化主題和“東風和韻,實驗花開”辦學理念。打造民族文化長廊,將民族文化元素全方位融入校園生活,成立 “土家少兒藝術團”和120人的南曲社團,編寫《傳承土家文化 熱愛山水長陽》校本課程,將巴山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南曲等納入課程,培養文化傳承人。如今,“長陽巴山舞”已成為長陽實驗小學特色項目和亮麗名片。
每當重大節日,老師們穿著土家族的盛裝,孩子們穿著帶有民族元素的校服,颳起一道炫麗的“民族風”。
在校園裏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
湖北師範大學學生工作部
2011年以來,湖北師範大學累計招收全日制新疆籍少數民族本科生239人。2014年以來畢業96人,就業率100%。該校始終把提升民族學生核心競爭力、拓展綜合素質貫穿育人工作全過程、各環節,著力提升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品質。
該校組建了一支“專兼結合”的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力量,在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和學校之間搭起“溝通之橋”。學校在著力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水準的同時,還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並對其開展經濟資助。為加大民族融合力度,學校實施“手牽手心連心,民族融合一家親”計劃,鼓勵少數民族學生深入交往、深度融合,並組織其參加文藝體育、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校園文化活動,助力少數民族學生全面成長。
多年的工作實踐,有效提升了學校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影響力和美譽度。2019年,6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參軍入伍,古麗加馬力·吐爾貢被團省委授予“最美新生”稱號,哈力旦·哈力克榮獲省第二屆“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演講徵文比賽演講組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