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舉措發力“新一線”
原標題:衝刺2萬億俱樂部,打造1至2個5000億級新興支柱産業 武漢新舉措發力“新一線”
12月上旬,日本發那科在漢投資興建的華中研發生産中心項目投産,拉開世界工業機器人巨頭搶灘武漢智慧製造産業序幕。這是發那科繼上海、廣州、重慶之後,在中國建設的第四個研發生産基地。發那科是全球自動化工廠、機器人和智慧機械的知名製造商,是在中國最早推廣機器人技術的跨國公司。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通訊員 張敏 攝)
凈增高新技術企業近1000戶,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0家,新開工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51個……2019年,武漢一路拼搏趕超,交出滿意成績單。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加速邁向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武漢又該如何發力?
12月30日召開的武漢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以“新”字作答:謀劃佈局可支撐武漢未來3年至7年實現5000億元至1萬億元經濟增量的領域和舉措,創造新動能、拓展新空間、形成新支撐、實現新治理。
瞄準2萬億俱樂部
新一線,需要新目標。武漢提出,2020年,要做強增量、做大增量,加快邁進經濟總量兩萬億元俱樂部。
新目標,需要硬支撐。分析認為,從先進城市發展經驗看,進入2萬億俱樂部,必須要有5000億元以上重量級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核心支撐。
而當前武漢支柱産業中,汽車及零部件産業,為3000億元左右規模;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産業,約2000億元規模。距離5000億元量級,均還有不小差距。
為此,武漢提出,以三大國家級開發區為主引擎、新城區為主戰場,充分發揮光電子信息、生物等傳統高新技術産業基地支撐作用,更好發揮四大國家産業新基地和大健康産業基地生力軍作用,積極推進集群化發展,儘快打造1至2個5000億級新興産業支柱産業。
其中,信息技術産業,有望率先破題。武漢表示,將聚焦積體電路等“卡脖子”核心領域,突破性發展信息技術産業,擴大産業規模,完善産業生態,儘快將其打造成為5000億級領軍産業。
邁向新一線,還要補齊短板弱項。作為拉動經濟發展和就業的重要力量,目前,武漢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規模僅為廣州的49%。
武漢表示,謀劃實施“現代服務業倍增計劃”,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倍增發展。其中,新城區、功能區將把現代服務業作為主攻方向,聚焦新零售、新金融、新會展、新媒體、新娛樂、新供應鏈等領域,把商務樓宇打造成垂直的現代服務業産業集聚園區。
此外,武漢將推進全域自主創新,研究編制全市域“創新地圖”,真正把最好的城市空間用於創新發展,力爭未來兩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6000家,儘快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産業創新中心。
複製推廣“小米模式”
從動工到竣工,小米武漢總部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創造的“光谷速度”,被雷軍也坦言“超出預期”。
會上,武漢市委領導表示,不能讓小米成為武漢優化營商環境個例,要進一步深化“四辦”改革,力爭讓其他企業也能拿地即開工。
為此,武漢提出,總結推廣小米項目建設經驗,探索推出“標準地”“標準廠房”,優化再造産業項目落地、建設、驗收等流程,完善審批服務一體化機制,讓企業拿地即可開工、拎包即可入住。
“營商環境好不好,評議説了不算,企業家有沒有獲得感,才是關鍵。”在此基礎上,武漢還提出,全面對標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做到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努力探索。
據悉,2020年武漢將加快數字政府建設,真正做到部門數據共享,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同時,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完善“企呼我應”工作機制,對企業歷史遺留問題逐項登記、限期整改。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市場化改革,是武漢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
會上,武漢市委領導反復強調,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幹的就讓企業來幹,“更好”而不是“更多”發揮政府作用。
為此,2020年,武漢將進一步開放市場,引進一批知名城市發展戰略投資商、運營商,參與城市重大産業基地、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建設。同時,進一步開放新技術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加快吸引國內外創新企業和團隊集聚武漢,進行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開放式創新和競爭性應用場景試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謝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