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派黃梅戲唱新聲——黃梅戲“回娘家”30週年紀實
楊俊、張輝演齣劇照。 (湖北省黃梅戲劇院供圖)
聽不夠評詞花腔黃梅調,看不夠水袖長衫舞悠悠。
從根生湖北,到葉茂安徽,再歸根故土,2019年是黃梅戲“回娘家”30週年,鄂派黃梅戲發出一株株新枝,香飄梨園。
為黃梅戲注入陽剛之美
198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決定:“把黃梅戲請回娘家”,在黃岡設立省黃梅戲劇院。
那時,在安徽省黃梅戲劇院,27歲的演員張輝唱念做打俱佳,但毅然辭別合肥。至2019年12月,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張輝連續14年在北京錄製央視戲曲春晚,被譽為“黃梅戲第一小生”。
12月18日清早6時,張輝準時出現在劇院排練廳,為徒弟傳授湖北黃梅戲經典劇目《李時珍》,摳細節,講劇情。
“走不出固有窠臼,一味守攤子,黃梅戲就有可能湮沒在故紙堆中。”從藝40余載,張輝傳承黃梅戲的思路清晰。黃梅戲素有“一旦挑一班”之説,重女輕男,旦角是“紅花”,生角是“綠葉”。作為黃梅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輝大膽嘗試以男性為主角演繹歷史名人,為黃梅戲注入陽剛之美。
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先後原創編排了《李四光》《東坡》《活字畢昇》《李時珍》4部黃岡歷史名人傳記黃梅戲,一改傳統民間愛情故事題材,均由張輝擔綱男主角,讓鄂派黃梅戲表現出有別於徽派黃梅戲的鮮明特徵。
2011年,大型現代黃梅戲《李四光》在人民大會堂公演,科學巨人穿越時空來到舞臺。落幕時,首都5000余名觀眾的掌聲遲遲不肯落下。
張輝獲得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劇作家沈虹光評價:張輝的戲好聽,也好看。
充分挖掘本土文化
1986年,黃梅戲電影《孟姜女》風靡全國,人們記住了一個名字:楊俊。她憑藉在這部戲中的出色表演,躋身黃梅戲“五朵金花”。1989年,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首任院長章華榮,幾赴安徽省黃梅戲劇院,費盡波折請來了楊俊、張輝。
“要將黃梅戲真正請回娘家,一要有戲,二要有人。”章華榮説,排演自己創作的劇目,已成為當務之急。在知名導演余笑予幫助下,省黃梅戲劇院全面創新編導、表演、聲腔、音樂、舞美等,産出《雙下山》《未了情》《和氏璧》等一大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原創劇目。
1996年,楊俊憑藉在《未了情》塑造一名身患絕症卻一心幫助他人的小學教師,獲第1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文化部藝術局負責人曾激動地説:“湖北黃梅戲就是中國的歌劇。”該劇在國內外演出1200多場。
“妹娃要過河,是哪個來推我嘛?”2012年,身為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院長的楊俊,主演大型新編原創黃梅戲《妹娃要過河》,濃郁的土家風情和悠揚的黃梅調自然融合,讓觀眾見識了鄂派黃梅戲的獨特魅力。劇中,土家女兒會、哭嫁等極具民族特色的儀式和歌舞,推動著劇情發展。“‘妹娃’讓我找到了鄂派黃梅戲的方向,那就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楊俊説。
該劇斬獲文華獎“優秀劇目獎”,還被拍成戲曲電影,在舊金山國際新概念電影節獲“最佳歌舞(戲曲)電影片”獎。
喜看黃梅戲發新枝
12月21日晨,黃岡藝術學校練功房,伴隨著戲曲老師張安嵐的口令,黃梅戲委培班學員張婧楠正在練身段。
14歲的她明眸皓齒,體態婀娜,來自黃梅縣,是從鄂、皖、贛1.3萬報名者中闖關而來。“我從小喜歡黃梅戲,經常拿著板凳跟奶奶去看戲。”身高1.63米、體重46公斤的張婧楠説。
碰到這樣一個好苗子,黃岡藝校校長張安嵐興奮不已。
張安嵐介紹,2019年秋,黃岡市政府定向委培的黃梅戲班在藝校開班,5年後,委培班的30名孩子將全部進入省黃梅戲劇院工作。
當晚,黃梅縣黃梅戲劇院“週末劇場”,55歲的國家級非遺黃梅戲傳承人周洪年靜靜坐在角落,他的兒子周信德正在表演。聽著兒子韻味悠長的腔調,周洪年舒展開緊鎖的眉頭。
副院長李武介紹,劇院演員已六代同堂,編演的多部黃梅戲舞臺劇獲全國全省藝術節大獎、“五個一工程獎”“屈原獎”等60多個獎項。(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李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