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鄖西1500名樓棟長守護1116個易遷安置點
原標題:1500名樓棟長守護1116個易遷安置點——鄖西探索“五治融合”基層治理新架構
院場會已成為鄖西鄉村村民自治的重要載體(視界網 楊洪霞 攝)
“建香菇大棚139個,105萬元;危房改造12戶,12萬元…
…”近日,十堰市鄖西縣馬安鎮徐家灣村公示2019年村財務收支明細。
來回看了半小時,章榮周注意到一個細節:“便民服務大廳那臺印表機是啥時候買的?怎麼沒寫在公示欄裏?”
村黨支部書記夏陽平解釋:“印表機是對口幫扶單位捐贈的,村裏沒花錢。”
老章“找茬兒”,是職責所繫——他是徐家灣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鄉親們信任我才選我,我該問就問、該説就説。”
近年來,鄖西積極深化鄉村自治實踐,以村規民約定規矩,以院場會作平臺,以樓棟長和村務監督委員會為著力點,基層群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決策的氛圍日益濃厚。
村規民約:自己給自己定規矩
2019年12月,店子鎮七里溝村召開群眾大會,將“紅白喜事反鋪張浪費”“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等內容寫進村規民約。
這個村許多村民外出打工,回村喜歡講排場,講究“客越多越神氣、菜越好越闊氣、鞭越響越喜氣”。“馬上過年了,給大夥打個‘預防針’。”村黨支部書記王義山介紹,新修訂的村規民約統一全村辦紅白事標準:每桌8個菜,酒每瓶25元以下,煙每盒不超過5元,“一定要把風氣扭轉過來。”
翻開七里溝村的村規民約,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發現,內容十分豐富,除社會治安、土地管理、安全生産、森林防護等法律法規外,還涉及秸稈禁燒、環衛保潔、文明戶評選、塘堰管理等事宜,共20多個大項、100多個小項,落款處是全村村民的簽名、紅印章。
“村規民約就是鄉村‘小憲法’,村民共同認可、共同遵循。”鄖西縣委副書記湯宏介紹,該縣286個村都有村規民約,各村廣泛徵集群眾意見建議,由村委會匯總提煉,在黨員群眾大會上民主評議,最終報鄉鎮政府審核批准後執行,“易記、易懂、易行,結合實際,不定時增刪、完善。”
各村還由村委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共同組成規約執行小分隊,讓群眾知約、守約、敬約,確保村規民約落到實處、起到實效。
院場會:“連心橋”上議出群眾智慧
一個火盆,十幾把椅子,村民、村幹部、扶貧工作隊隊員圍坐一圈,商量“家務事”——1月13日,香口鄉李師關村泰山廟安置點又開院場會了。
安置點樓棟長劉立祥發言:“雜物間不夠用,能不能再加幾間?”五保戶吳明坤提出另一問題:“洗衣服不方便,能不能建個公共洗衣池?”
村黨支部書記吳德寶想了一會,答道:“照理説,都該建,可村裏預算不夠。”
會場一時沉默,貧困戶張華香突然出聲:“雜物間面積其實是夠的,大家好好規劃下,合理利用空間,省下的錢修個洗衣池,再安幾根晾衣桿,問題不都解決了嗎?”
鄖西地處大山,有些行政村由多個村合併而成,村民分佈零散,召開一次群眾大會不容易。院場會以村民小組為單位,規模小,安排靈活,村幹部講政策、答疑解惑,村民提訴求,大家一起探尋解決之道。“村民經常提一些金點子,可解決不少問題。”駐村幹部劉珍偉説。
“通過拉家常方式,面對面交流,比開大會效果好。”湯宏介紹,全縣各村每月開院場會七八場,既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又在幹群間架起一座“連心橋”。
樓棟長:解開百姓難題
上午,一號樓電燈壞了,找人來修理;中午,有位老人不小心被反鎖在家,找他兒子回來開門;下午,一位大姐在扶貧作坊加班,幫她接孫子……自從當上樓棟長,59歲的王少財就成了大忙人,老伴偶爾抱怨,“一叫就跑,家都不顧了”。
關防鄉沙溝村的易遷點有60多戶人家,來自3個村民小組,設置4名樓棟長,王少財是其中之一。起初,他不知道這樓棟長是幹啥的。有一次,聽鄰居念叨安置點晾衣架太少。王少財反映到村委會,第二天,村裏就來加裝了5個。這一下,“王樓棟長”名聲大噪,左鄰右舍有困難,都來找他。
“易遷戶以前都住在山裏,剛住上樓房,多虧有老王這樣的明白人幫忙管理。”村黨支部書記盧從信説,剛搬來時,有老鄉在家裏烤火,白墻都給熏黑了,有的在樓道裏堆柴火,經過幾位樓棟長的説服和監督,這些現象都沒有了。
鄖西縣是易遷扶貧大縣,有易遷戶26088戶70928人,全縣建成易遷安置點1116個,配備樓棟長1500多名,主要任務是“六小”:化解小矛盾、整治小環境、治理小隱患、開展小互助、收集小信息、糾正小習慣。“易遷戶穩得住,樓棟長髮揮了大作用。”縣政法委書記鄭宏明介紹,樓棟長在村委會指導下開展工作,接受群眾的監督、評議,實行按時考核、定期評比。對於群眾評議優秀的樓棟長,酌情給予一定的經濟報酬。
村務監督委員會:交出一本明白賬
1月14日,河夾鎮火車嶺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政務公開墻上,公示著2019年全村財務收支、扶貧項目資金撥付、搬遷安置點資金撥付等。
“過去村裏搞建設,村民不清楚錢花哪去了。現在,所有政策、補貼、工程項目都公開。”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周光友説。當日,老周和另兩位委員一起參加村裏2020年主要項目建設工作通氣會,會後,委員會對村會計提交的支出單據進行審核,簽字蓋章。
據了解,鄖西縣286個村均按照有辦公場所、有人員、有牌子、有印章、有檔案櫃、有工作制度、有履職記錄等要求,選舉産生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會由3到5人組成,按期、按需對村級黨務、事務、財務事項進行監督審議,並及時公佈。
讓群眾明白,也讓幹部清白。2017年,徐家灣村有村民反映村裏的生態公益林和危房改造資金有問題,鎮紀委入村調查,章榮周等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配合審核,查明問題並不屬實。
“農村許多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散’字。通過村民監督委員會、院場會等形式,調動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合力,事情就好辦了。”縣委書記張濤表示,村民自治並非放任不管,而是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的基礎上,推進村務公開,發揮社會各類人才、新鄉賢等群體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最終形成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楊洪霞 周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