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武漢推進“五個百分之百”不鬆勁

2020-02-27 11:34:59|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摸清底數 救治患者 守護健康武漢推進“五個百分之百”不鬆勁

武漢推進“五個百分之百”不鬆勁

社區工作人員在超市幫居民購買生活物資 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鬆勁。推進落實“五個百分之百”,摸清底數、救治患者、守護生命健康,仍是打好武漢保衛戰的關鍵所在。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武漢疫情防控,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全市上下戰正酣。

  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您家樓上有沒有動靜?隔壁有沒有人出入?”

  這段時間,江漢區常青街八達裏社區的居民摸排,堪稱武漢3000社區的一個縮影。

  八達裏社區共有12000多人,此前疫情較嚴重。25日,社區副主任熊菲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他們的排查是這樣進行的:先通過物業公司,查出繳納過物業費的業主聯繫方式,結合出門登記情況,一個一個打電話。熊菲為此每天忙得像陀螺,每天要打數百個電話。

  如果電話聯繫不上,就上門排查,一戶一戶敲門。“您家樓上有沒有動靜?屋裏有沒有響聲?隔壁有沒有人出入?”每敲開一家門,給居民測完體溫,熊菲都會順嘴多問幾句,掌握隔壁四鄰的情況。不管人在不在,每戶都得標記。

  剛開始,有些住戶不太理解和配合,拒接電話、在家也不開門,什麼情況都有。熊菲會利用上門送菜、宣傳防護知識的機會,耐心解釋。熊菲説:“我們必須做得認真,做得到位,居民才會真正理解。”

  八達裏社區書記肖漢梅也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一些患者有顧慮、怕丟人,自己聯繫住院、進方艙,通過醫院再反饋信息,社區也會緊抓不放,逐一登記,直到掌握其住在幾棟幾號,家裏還有哪些人。“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摸到最可靠的數據和情況,給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希望!”

  八達裏所在的江漢區,除之前送醫院、送觀察點的居民之外,大排查期間又查出“四類人員”506人。

  全市集中排查完成後,上門、電話、微鄰裡自報、網絡視頻、小喇叭廣播、機器人排查……日常排查每天仍在進行。

  社區摸底的骨幹力量,主要靠社區幹部群眾,加上下沉的黨員幹部職工、基層民警、志願者,匯成強大的合力。

  “不摸清底數,阻擊戰就無從談起。”26日,徐東路社區幹部彭漢華向長江日報記者表示,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排查和封控容不得半點疏忽,堅決執行,病毒才沒有可乘之機。

  與時間賽跑救治患者:“如果收錯了,我就認個錯”

  “如果不是蘇傑醫生留了個心,我可能就丟了性命,或者就成了一個移動的傳染源!”青山的胡婆婆經過20天治療轉陰后,內心感激之餘,更多的是“感覺好險”。

  原來這個月初,她送發燒咳嗽的老伴去紅鋼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安頓好後,轉身就打算回家。醫生蘇傑發現了她的舉動,留她住下來觀察一晚。“如果收錯了,我就認個錯。我寧願認這個錯。”事後證明,這位醫生的直覺是對的,胡婆婆核酸檢測兩次都呈陽性,隨即被轉診到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接受救治。

  25日,蘇傑告訴記者,年長女性熱敏感度低,雖然一時不會發燒咳嗽,但只要有密切接觸史,我們就得多加注意。

  應收盡收,數字的背後是生命。與時間賽跑,讓患者得到救治,不讓輕症拖成重症,幫助危重患者擺脫危險。

  武漢國資公司派出一支10人小分隊,到協和醫院24小時導醫。一天晚上9時多,一位聽力不好、腿腳不便的老人走進大堂,值班隊員盧偉忙拿了她的病歷資料,衝進發熱門診代問情況。最終,老人順利住院。

  江岸區一居民帶著肺部感染的妻子到台北街和美社區求助,社區書記夏志剛在了解到120救護車因繁忙無法及時到達後,穿上社區工作用的防護服,騎上電動車,載著病人就奔向最近的醫院。

  落實“五個百分之百”,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對人民群眾的承諾。正是一個個普通人衝鋒在前,托起生命之舟,一些積極變化在發生:

  市急救中心120急救專線,從最高峰每天超過1.5萬人次呼叫,驟減到現在每天3000人次左右;定點醫院發熱門診接診量明顯回落;網絡平臺求助信息快速減少;“人等床”的緊張局面得到緩解。

  為健康築起防線:“剛開始哪憋得住,但這份安全健康得來不易”,現在不出門也快樂

  市民吳先生一家三口,已經在家裏隔離了33天。這些日子裏,總體而言,他一家子有飯吃、有菜買,最基本的藥品也能獲得。

  他家位於江岸同福社區,這個巨型社區有9個網格,60多道門。街道與社區幹部研究情況後,本著一個院落一道門的原則,把出入口減少到26個,每道門派人值守。

  社區嚴格封控,為市民健康築起防線。還有各行各業的人們,為保證宅家居民的飲食起居、身體健康而努力付出。

  江岸後湖街惠民居小區外,一支青年突擊隊日常負責給“小菜市”維持秩序,讓人們交易的同時保持安全距離;各區大量民警寫下請戰書,尤其硚口區有6位民警28天沒回過家;糧道街一位司法所長身兼接線員、統計員、代購員多個身份,每天把自己所下沉社區孤寡老人的電話打一遍;洪山“城管哥”陳金龍人送外號“變形金剛”,開救護車、清掏廁所、搬運物資,有什麼事叫他他準答應。

  還有遍佈城市各處的志願者和城市騎手。登上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90後女孩華雨辰,一個月來接送過醫護人員,給人測過體溫,當過救援物資搬運工,現在是青山方艙醫院的播音員。外賣小哥吳輝,發佈會後又立馬幫鄰居買藥去了,他期待“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生活,自己有更多的訂單”。

  宅在家裏的市民群眾,也拿出行動,配合武漢“五個百分之百”強力推進。

  64歲的退休教師楊漢群,寫了一首百子歌傳到網上,一邊打快板,一邊用漢腔誇讚社區工作者。楊老師説,自己以前一週有六天在外頭跑,如今天天待在方寸間,“剛開始哪憋得住,但是我們這份安全健康的得來,真的不容易”。她現在居家搞創作、打乒乓球,不出門也很快樂。

  住在南湖雅園9號樓的包女士一家,為避免網格員敲門辛苦,6歲大的兒子每天手繪一幅蠟筆畫,畫上空白處寫明一家5口人當日體溫,貼在門外。與畫訂在一起的,還有一袋小零食。

  百瑞景社區400多位居民自發組織起來,為其他群眾提供志願服務。

  ……

  這場戰疫,沒有局外人,人人都是戰士。(長江日報記者高萌 鄧志鵬 劉晨瑋 劉功虎 馬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