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奧港未來墅地塊示意圖。
南京麒麟有軌電車有望於今年7月通車的消息將買房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這裡,作為傳統的剛需板塊,一年前卻拍出了一幅樓面地價高達22353元/㎡的住宅用地。近日,這家樓盤對外宣佈最快將在本月內首開,然而房價可能只在28000元-30000元/㎡左右,跟開發商之前40000元/㎡的“放風價”相去甚遠。
上市日期一拖再拖,價格“一降再降”
去年4月15日舉行的一場南京土地拍賣會上,北京嘉誠歷經61輪爭奪,以47.6億元的高價摘得麒麟板塊科技創新園中心地區的G09地塊,樓面價高達22353元/㎡,成為區域新高,溢價率達到163%。
嘉誠其實是民營企業北京京奧港集團的“馬甲”,該地塊也是北京京奧港集團在南京繼京門府之後的第二個項目。 而此前的麒麟最高地價是2015年10月拍出的8260元/㎡,業內人士估計,以22353元/㎡的樓面價計算,未來這家樓盤的房價可能賣到4萬/㎡,這一價位也正好符合開發商的“放風價”,而當時周邊的樓盤如啟迪方洲的售價只有17000元-22000元/㎡不等。
然而,該樓盤的上市日期卻一拖再拖,從最初的預計2016年年底入市,到今年春節後,再到新近透露的5月底上市首開,名為京奧港未來墅的這家樓盤始終“光打雷不下雨”。與此同時,開發商的“放風價”也一降再降,剛拿地時的産品定位為科技生態豪宅,戶型以100-180平方米為主,精裝價預計40000元/㎡;到了今年初,在限價政策的影響之下,“放風價”也一路從40000元/㎡降至35000元/㎡以下,産品也從精裝改成毛坯,最近傳出的消息是,房價可能會被限制在30000元/㎡之內,最低價或是28000元/㎡。
真實“樓面價”究竟幾何?演算法有不同
有業內人士曾經算過一筆賬,按照該項目22353元/㎡的樓面價計算,加上建設成本、行銷費用、財務成本等等相關稅費在內,上市售價低於30000元/㎡的話,或許意味著沒有錢賺,或是利潤微薄。然而,樓面價真的是按22353元/㎡計算嗎?
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去年5月份南京曾經出臺樓市價格調控政策的“升級版”,即規定對於土地競拍中溢價超過45%以上的保障房建設資金,不得計入樓盤房價准許成本。如何理解呢?可以看下這幅地塊的具體出讓條件,根據南京市國土部門的出讓公告,G09地塊的出讓起始價為18.1億,最高限價26.3億(從18.1億溢價45%),如果達到最高限價時仍有競爭的,停止競爭地價,改為競爭保障房建設資金,價高者得。
最終,京奧港以47.6億拿下該地塊,樓面地價為22353元/㎡。不過,根據物價部門的規定,從26.3億元到47.6億元的溢價部分,將不被計入房價成本,也就是説,官方認定的該地塊總價為26.3億元,其相應樓面地價則為12350元/㎡。如果這樣來看的話,樓面價為12350元/㎡,樓盤限價28000元/㎡,似乎也合情合理。
高地價項目“既往也咎”,上市價將平易近人
也許有人會説,去年5月份出臺的這一政策,對於一個月前拍出的地塊有效嗎?南京市物價部門給出的答覆為,“不認高地價”,對於政策出臺前拍下的高價地同樣有效。南京市物價局服務價格處處長王陽當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便表示,“不管是過去還是今後的高價地塊,沒有上一次開盤價格可以參考的,備案時都將以一個標準來衡量是否合理,即‘與周邊同檔次、同類型樓盤相當,並與南京經濟發展、居民收入相協調’。”其後,南京市物價部門多次強調,將嚴格執行“對土地出讓溢價超過45%以上部分的保障房建設資金不計入其房價的准許成本,不作為申報價格的組成部分”的政策。這也意味著,開發商即使花“血本”拍了高價地,賣房時也不能隨意亂要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