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4年決定籌建起,江蘇大劇院讓人魂牽夢縈20多年。承載著省委省政府保障民生文化權益的決心,承載著江蘇人民追求高品質文化生活的嚮往,它的落成堪稱江蘇文化發展史的里程碑。
“水滴”靈動,高雅品質凸顯
走在奧體大街上,遙望大劇院,只見外觀酷似四顆“水滴”灑落在“荷葉”狀高架平臺上。在建築設計理念上,大劇院與南京“山水城林”融合的地域特色相契合,既寓含水韻江南的文化意蘊,又彰顯匯流成川的包容胸懷。夜幕降臨,“水滴”光彩漫溢。
江蘇大劇院建築面積27萬餘平方米,它是一座劇院,更是一座文化綜合體,集演出經營、劇目製作、藝術普及教育、美術展覽等功能于一體,將致力打造“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表演藝術中心,藝術家和人民群眾嚮往的“藝術的殿堂、精神的家園”。
舉辦江蘇發展大會開幕式的綜藝廳是大劇院最大的廳,有2700個座位。歌劇廳有2200座,其設施可滿足世界頂級劇目的演出需求,發展大會“家在江蘇”專場文藝晚會就在這裡舉辦。召開大會分論壇的國際報告廳有780個座位,適宜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作為新聞發佈廳的多功能廳有375個座位,兼具舞臺表演與會議功能。大劇院還有1500座的音樂廳,剛剛舉辦了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開幕式的戲劇廳則有1000個座位。
江蘇大劇院,是文化地標,更是民生地標。規劃之初,我省就把江蘇大劇院定位為“文化惠民”工程。受限于場館條件,大型歌劇以及像百老匯經典名作《貓》這類對舞臺進深、道具舞美等有特殊要求的經典劇目曾屢屢與南京失之交臂,如今將可彌補這一遺憾。
亮點頻現,“初體驗”讓人驚艷
江蘇大劇院音樂廳內,那部佔據整面墻的管風琴堪稱“鎮廳之寶”,它是江蘇首部也是唯一的專業管風琴,由奧地利知名管風琴公司Rieger設計生産。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很多音樂大師的交響樂作品中都有管風琴的“戲份”。此前由於江蘇任何一家劇院都沒有管風琴,來江蘇演出的樂團只能“忍痛割愛”。
如今,遺憾不再。江蘇大劇院的這部管風琴共有6067根音管,大部分藏在墻壁裏。從觀眾席往舞臺看去,倒挂式管風琴如瀑布奔流,氣勢恢宏。Rieger管風琴公司中國區總代理吳啟堯先生難掩驕傲之情:“為了使管風琴頂部跳躍、優美線條不被舞檯燈光遮擋,我們改變通常樣式,採用公司特有的倒挂式外形設計,著重修飾管風琴下半部分線條,讓觀眾領略到造型之美。”
設計師還別出心裁地加入木質元素,讓舞臺變得更有“溫度”,並用六角形裝飾管沖淡發音管棱角分明的特點,實現現代氣息和古典元素的完美融合。
為調試舞臺設施設備,江蘇大劇院此前舉行多場演出。4月14日,話劇《風雨秦淮》亮相戲劇廳,“很震撼!感覺外觀很有特點,設施非常人性化,化粧間的燈光更是完美。”劇中“小茉莉”扮演者李南依告訴記者。幹了22年的舞美設計,夏純仙師傅對江蘇大劇院提供的舞臺空間讚不絕口。
當晚,在江蘇大劇院演出的《風雨秦淮》整體呈現堪稱完美,更豐富的舞臺表現元素,與演員的精湛演技相得益彰,讓觀眾讚不絕口。
是劇院,更是“劇院中的一座城”
17日,記者一走進江蘇大劇院展廳,就被總長40.47米、耗時11年製作而成的紅木雕版《姑蘇繁華圖》抓住了眼球。其原名《盛世滋生圖》,是清代蘇州籍宮廷畫家徐揚描繪蘇州風物的巨幅畫作。紅木雕版由吳中人施冬梅及其團隊在原作基礎上放大3倍製作而成,全面復刻每一個人物、每一處細節。
將於19日揭幕的“《江蘇大劇院賦》書法篆刻展”將展出言恭達、孫曉雲、黃惇、管峻等16位江蘇知名書法家及徐利明等79位書法篆刻家演繹的《江蘇大劇院賦》作品,這是大劇院美術館開館後的首展。
江蘇大劇院另一塊藝術天地——位於二樓共享大廳及環形廊道一週的公共展陳空間將在發展大會期間揭開面紗。首展特別策劃“西方音樂巨匠手稿展”,展品包括歌劇大師普契尼的絕筆之作《圖蘭朵》手稿、歌劇巨匠瓦格納的《羅恩格林》樂譜手稿,以及“鋼琴之王”李斯特的親筆書信等。“《演觀中西》——世界劇院與中國戲臺演進交融歷史主題展”則通過微縮建築模型展示世界劇院兩千多年來的演變史,包括古羅馬圓形劇場、巴黎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德和園大戲樓以及江蘇大劇院,傳統技藝與3D列印技術的結合讓每處細節栩栩如生。
“大劇院要打造成文化綜合體,成為多元藝術集聚的展示地,以文化內涵賦予大劇院靈魂。”大劇院相關負責人説,發展大會閉幕後,大劇院將繼續完善設施設備,並於8月迎來開幕季演出,讓江蘇觀眾在家門口與世界經典“零距離接觸”,感受高雅藝術的魅力。馮圓芳 董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