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專家學者走進司改第一線感受司法公正
收案大省江蘇改革破解案多人少難題

圖為蘇州中院法官向前來參觀的法學專家介紹智慧審判辦案模式。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蘇州智慧審判,簡易刑事案件判決一鍵生成,這會不會有問題?不能讓機器牽著法官的鼻子走,審判要發揮法官的能動性、親歷性。
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徐清宇:我非常同意您的觀點,審判工作永遠是法官高度腦力勞動的結果。蘇州的智慧審判,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法官的審判工作,而不是替代。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王敏遠:蘇州智慧審判,有效提升了審判效率,促進和保障司法公正,目前主要是實體方面的公正,希望今後在程式公正方面作進一步探索。
徐清宇:您的建議很及時,我們下一步將對此做重點研究。
……
從6月1日起,中央政法委首次組織開展“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走進司改第一線”活動,首站為江蘇南京和蘇州。14位知名法學專家和8家媒體記者與一線司法人員面對面交流互動,專家提問直奔主題,中肯建議,司法人員回答直言不諱,虛心求教,現場氣氛熱烈。
專家們一致表示,走進司改第一線參觀交流,看到和感受到此輪司法體制改革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一線司法人員普遍表示,專家的指點,切中要害,受益匪淺,對今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目標更清晰了,更有信心了。
放權是真放權問責是真問責
司法責任制改革,給法官放權,是真放權還是假放權?司法問責,是真問責還是假問責?
面對頗為尖銳的提問,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胡道才沒有回避。
“我們是真放權。”他説,南京中院將審判權交由員額法官行使,近半年來,99.67%的審結案件由合議庭自行定案並簽發裁判文書,審委會討論的案件不到0.4%,主要涉及可能判處死緩以上、再審以及社會高度關注的案件。
“我們也是真問責。”胡道才説,除違法犯罪的依法處理外,南京法院因法官沒有正當理由而拖延訴訟受到處分的也不少,“最近,我們發現一個基層法院的法官介紹律師接案子,我們給予記過處分,將其調離審判崗位”。
據了解,江蘇是收案大省,法院系統連續多年收案量排名全國第一。面對案多人少的矛盾,江蘇司法機關積極通過司法體制改革破解難題。
南京、蘇州兩地司法機關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精心遴選員額法官檢察官,放權的同時壓實責任,對案件品質終身負責,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推動員額法官檢察官多辦案、辦好案。
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范群説:“我們嚴格堅持‘入額必辦案、不辦案不入額’的原則,將員額檢察官全部配置到司法辦案一線。包括院領導在內入額一律辦案,且南京出臺規則,不僅明確了入額院領導最低辦案量,還規定必須親自提審、開庭、研究案情才算真正辦案。”
改革後,蘇州法院院庭長辦案數量大幅提升。去年,全市法院院庭長參與辦案7.4萬餘件,人均結案216.2件,同比分別上升37.5%和51.8%。今年1月至4月,兩個數據又大幅上升43.1%和38.2%。
這樣靚麗的數據讓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志銘直言眼前一亮。他説,改革前,院庭長往往只辦理少數疑難複雜新類型案件,如今,優秀法官回歸審判一線辦案,大量辦案,對統一裁判尺度、促進司法公正都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