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蘇州大學敬文書院“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暑期社會實踐項目正式結束,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探索,五位團隊成員不僅對木刻年畫有了全新的認識,更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發展進行了深刻的思考總結。
桃花塢木刻年畫是蘇州令人驕傲的文化符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年畫的實用性大大減弱,使用度也不斷降低。小分隊通過實地調查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發現,博物館人流量較少,多數群眾對木刻年畫興趣不大。小分隊對全國遊客和蘇州本地居民發放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50%以上的群眾不曾聽説木刻年畫。在實踐團隊的匠人專訪環節中,非物質文化遺産蘇州桃花塢木刻傳承人顧志軍指明,桃花塢年畫發展面臨“斷層”問題,老一輩藝術家逐漸老去,年輕人不願意學習傳統工藝,民間有效的傳承機制尚未形成。
實踐中,小分隊通過在本地高校、繁華地帶舉行的宣講會來宣傳木刻年畫,為木刻年畫的傳承發展添磚加瓦。實踐完成後,小分隊提出了傳承發展木刻年畫的方法和建議:從學生入手,加大學術支持,通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吸引更多人投身到傳承木刻年畫的行動中去;拓寬宣傳渠道,可製作公益廣告在地鐵、公交上播放;使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進入公眾視野,將年畫融入日常生活,如探索網絡銷售,開發傳統工藝衍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