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鹽城市亭湖區南洋鎮陳井村,特困戶茆德幹住了30多年的危房被拆除。到親戚家過渡半個月後,這位八旬老人便能回自己的新家——55平方米,嶄新堅固配備簡單傢具的平房。出資20萬元,幫茆德乾等3家特困戶實現安居夢的,是“大走訪”包片單位——亭湖區教育局。僅茆德干家,局長盧瑞祥就走訪了4次,他説“將心比心,危房改造等不得”,派出3名機關幹部駐村幫扶,督查建房的進度和品質。
亭湖新近上線的“大走訪大落實”網絡平臺上,有一張“民情地圖”。點擊圖上任一板塊,即看到相應區域的走訪信息,這一條條信息便是亭湖3384名黨員幹部在村居、企業走訪的一個個腳印。
3384名黨員幹部走訪97142戶群眾,平均每個黨員走訪30戶。區裏要求,黨員幹部不僅要摸清群眾基本情況、所思所需,還要將“黨群聯繫卡”交到他們手中,方便群眾隨時聯繫黨員幹部。該區將每週六確定為“統一走訪日”,黨員幹部遇特殊情況不能週六走訪的,需書面向區活動辦報備;鼓勵鎮村幹部駐鎮駐村開展“夜訪”;對在外打工、居住的群眾,先通過電話、微信取得聯繫,等他們節假日返鄉探親再“補訪”。
談起大走訪,區民政局負責人頗有心得:農戶不會在家等著走訪,黨員幹部要田間搭把手、車間遞杯水,這樣群眾才能打開話匣子、聊出真情況。涉農、富民、涉企、保險等政策,由職能部門編成通俗的小冊子,黨員幹部先學習消化,再將它們送給走訪對象並輔以講解。全區50家重點企業、投資達億元的新上項目,全拿到綠色的“服務聯繫卡”。上面印有職能部門服務人員的電話,飽含著黨員幹部幫助企業共同破除發展瓶頸、解決實際問題的決心。
大走訪,是為了大落實。該區建起三級問題收集排查和會商會辦制度,對群眾、企業反映的共性問題,定期集中會辦。實行問題解決銷號制度,各地、各部門每週一將問題報送至區大走訪活動辦公室,已辦結的問題經核實後銷號,規定時限內未能銷號的專人督辦、催辦。施行督查問責制度,區裏定期通報各地、各部門走訪情況,回訪群眾、企業,隨機抽查“黨群聯繫卡”發放使用情況,通報批評走過場、搞形式、弄虛作假的單位。
在一系列制度保障下,該區不斷向大落實這個目標邁進。針對企業的反映,該區出臺重大項目代辦服務工作制度,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實施代辦、評估、圖審、會辦、驗收的“五聯合”服務。便倉鎮發現,群眾需求中近三成是路橋建設。該鎮黨員幹部便逐戶調查,根據輕重緩急排出3年建設計劃。計劃公示期間,鎮幹部主動接受群眾質詢。因為前期走訪紮實,附近路橋未列入建設計劃的群眾也表示理解。區經信委主任蔡青香在鹽東鎮東南村走訪後感慨:“村裏幾家曾經興旺的企業,因産品結構單一、市場行情下滑等情況停産、半停産,村裏年輕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如果能將這些企業盤活,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留守兒童教育、空巢老人贍養等難題都會迎刃而解。”於是,區經信委主動與財政、金融等部門聯動,鼓勵、引導東南村乃至全區的困難企業,通過合作重組等方式,盤活資産、獲得新生。
截至6月底,亭湖區黨員幹部已走訪96%的城鄉群眾,收集到的8334條問題意見已解決5012條。該區1048戶工業企業全部走訪到位,收集到的180件企業服務事項,已辦結112件。亭湖區委書記李東成説:“對‘大走訪大落實’開展情況,群眾最有發言權。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在摸清底數上下真功,在政策落實上動真格,在破解難題上見真招,為企業和群眾辦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真正把‘兩聚一高’的過硬成果轉化為群眾的幸福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