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相親價目表”在各大媒體密集刷屏,此表分門別類列舉了頂配、高配、簡配等數個層級的條件清單,戶籍、住房、收入、學歷、顏值甚至生肖都被羅列在內,可謂細緻入微。
在清單裏面,我們看到了和物質相關的所有選項,無一遺漏,唯獨看不到性格、才華、人品和情感等。沒必要對這份“相親價目表”過於瞠目,它也只不過是農村天價彩禮的“城市進階版”。
相親行為從羞羞答答的“個人問題”變為“明碼標價”的市場行銷。婚姻不再是愛情的結合,而是變成一場連連看的遊戲,匹配度第一,至於幸福不幸福,沒人在意。人的存在價值被割裂成物化的塊、線甚至點,卻喪失了作為整體的人的尊嚴和意義。
在關注“相親價目表”的同時,更要看到,在這份看似權威的價目表指導下,真正步入婚姻的成功率並不高,也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有價無市”。當一切都被待價而沽,每個人都會挑三揀四,怕吃虧,怕被利用。在明爭暗鬥的過程中,你和你對面的那個人,以及目標指向的婚姻本身,都被廉價化了。一個功利物化、舍本逐末、註定廉價的交易體驗,會榨幹你內心的舒暢感和愉悅感,帶來更多的空虛、麻木和冷漠。不管是婚姻,還是人生,對待所有的畫地為牢,都要時刻保持清醒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