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啟用半年多,金融城內“座無虛席” 河西金融集聚區已入駐金融及準金融機構420家

圖為河西金融城。 攝影 馮芃
8月15日下午,天氣潮濕悶熱。位於青奧軸線和河西CBD軸線交會處的金融城二期工地上,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們還在足有四五個足球場大的巨大基坑中忙個不停,工作服全都被汗水打濕——從去年9月份開工至今,金融城二期西區地下第4層支撐施工已經完成,地下第5層土方接近挖運結束,第一塊底板鋼筋已經綁扎完畢,整個二期工程的地下部分初現雛形。
“二期不加快建設不行啊,金融城一期74萬平方米今年全面投入使用,目前95%被租售一空,可謂供不應求。不少金融企業已經和我們簽約或者在洽談,就等著二期80萬平方米載體早日建成入駐呢!”南京金融城建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行銷策劃部經理蔡欣平告訴記者。
走進金融城一期,10棟超高層建築鱗次櫛比,金屬灰的嶄新外立面和幕墻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樓宇周邊水帶環繞綠樹成蔭,樓宇內部秩序井然,不時可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行色匆匆。
目前,這裡已經聚集了南京證券、紫金農商行、省金融租賃等多家法人金融總部,省內首家民營銀行蘇寧銀行新近也落戶於此,紫金保險、省信用再擔保等企業的大樓也在內部裝潢中,預計明後年可全部入駐。
南京日報記者注意到,位於2號樓的金融城公司辦公室內裝顯得有些簡陋。“沿街的樓宇實在供不應求,我們只好把原本自持的辦公場地讓出來,臨時在這裡辦公。”公司辦公室主任丁菁告訴記者,金融城公司2011年成立,專門負責金融城項目的開發建設,近年來,他們參與建設的同時,也見證了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向河西集聚的過程,“起初都是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業找我們整棟或者整層購買。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信託、資産管理、金融租賃等新興金融企業和我們簽約,目前僅一期4號樓就已經入駐了外資法人銀行、保險、擔保、融資租賃以及政策性金融機構等多家企業,讓整個金融城的金融業態更加豐富,集聚效應更加凸顯。”
金融城的崛起,正是河西金融集聚區近5年來高速發展的縮影。在集聚區,由於金融企業的集聚,江東中路沿線的高端樓宇也都“一房難求”。
“我們今年初在建鄴區籌建時,CBD核心區一時難以匹配到面積合適的房源,只好先在青奧村租房過渡。”華融中財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堅告訴記者。就在今年6月,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與中國華融聯合發起設立江蘇省生態環保發展基金,基金總規模800億元,華融中財成為基金的管理人。7月17日,“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産業集聚區”也正式落戶建鄴區,這個強大的“金融引擎”,將驅動全省實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以前我們每年到處招商,現在是各類金融機構主動找上門,通常一開口就要買一棟樓、買幾萬平方米。有的為了入駐心儀的樓宇,情願等幾年。”河西CBD管委會副主任侍得廣説,“十八大”以來的這5年,正是河西金融集聚區提檔升級、加速發展的黃金期。近兩年來,市、區出臺的一系列産業政策,更為集聚區發展裝上了“加速器”。截至目前,集聚區已投用金融城一期、新地中心、金奧大廈等載體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已入駐金融及準金融機構420家,包括金融法人總部15家、省級以上金融一級分支機構85家,法人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均佔到全市的2/3以上。在建鄴區,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今年以來首次超過了房地産行業,佔比達27.8%,成為全區第一大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