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陪祖父母乘高鐵出行,座位所在的車廂離進站電梯出口特別遠,老人慢慢走了好長一段距離,停停歇歇,終於上了車。
有過類似煩惱的人應該不少,在12306網購火車票的時候不能選車廂,只能聽憑系統分配,經常就被分到遠端,走長路對老幼病殘孕等人士來説是個負擔。近日名嘴孟非發微博建議高鐵給“熊孩子”及其父母設專用車廂,這話不太靠譜,但我想,高鐵的車廂設置、自助選座流程確實可以更人性化一些,比如給老人及隨行人員開放一個“就近”選項,當能大大改善這部分旅客的出行體驗。
在人工售票窗口可以跟售票員提出購買就近車廂,但畢竟不如在自助選座的過程中開放選項來得方便;有時時間緊迫,讓旅客專程為此去窗口排隊也不太現實,再説還未必能買到心儀的車廂票。2016年底,12306客戶端開放了少數高鐵線路的選座功能,允許旅客選擇靠窗或靠走道的座位,這當然也是一項人性化的服務,但對許多腿腳不便的旅客來説,車廂距離進站口的遠近可能更重要。網購車票時需要錄入旅客的身份信息,根據年齡篩選是否開放“就近”選項,想來不會太難實現。“就近”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設置這麼個選項,操作起來也比指定車廂更為靈活。
當然,這一切討論的前提是高鐵票額充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進一步,根據旅客的不同需求設置專用車廂,也並非完全不可行。孟非所説的“‘熊孩子’專用車廂”固然偏情緒化,卻也反映了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一邊是部分幼童很難安靜地坐上幾個小時,一邊是部分旅客不堪其擾。然而,孩子天性活潑,鬧到什麼程度算擾人也很主觀,統統冠以“熊孩子”之名顯得過於簡單粗暴。試想,假如高鐵能給帶孩子的旅客安排一個兒童樂園式的車廂,佈置得溫馨一些,小電視裏播放動畫片,再設個母嬰室,不也挺好的嗎?
現在,高鐵已成為現代化科技發展水準、現代化出行方式的代名詞。現代化的硬體,需要有更加人性化的服務與之相匹配。都説服務無止境,對於鐵路部門而言也是如此。既尊重大多數乘客的普遍需求,也體諒少部分乘客的實際困難、特定需求,鐵路部門才能不斷改進自身服務,讓高鐵的硬體與軟體更適配,讓旅客的出行更暢達、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