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轉變 緊扣新特點 破解新矛盾 加快“強起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做出全新判斷: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落後的社會生産”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一歷史性的轉變關係全局,更為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發展目標作了精準定位。
新變化導引新目標新方向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歷史方位下,國情和世情發生急劇變化,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兩個方面的內涵和外延也在深刻改變。
“以前我們一直説,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次總書記在報告中作出新的重大判斷,就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單一的經濟發展領域,拓展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這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常州市委書記費高雲代表説。
“新矛盾的提出,是我們黨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階段作出的科學判斷。”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石華軍代表説,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以電力供需矛盾為例,經歷了用電需求與供電能力不足、電能品質需求與供電品質不高之間的矛盾等階段,新世紀初至今,主要表現為對清潔綠色電力的需求與供電品質不高的矛盾。” 石華軍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國網江蘇電力將以建設國際能源變革發展典範城市為載體,加快建設中高端電網,打造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的“先行樣板”,為能源變革提供“蘇電實踐”“蘇電路徑”。
新矛盾提出新要求,也決定著社會資源配置的方向。費高雲説,近年來,常州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超過80%,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常州細化為“三優三安兩提升”等民生實事。常州將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大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主要制約因素,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增創發展新優勢、種好常州“幸福樹”,讓人民分享成果、感受幸福。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侯晶晶代表説,進入新時代,老百姓不僅要吃好穿好行好住好,還有“非物質”的需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人民群眾對於均衡教育、優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江蘇作為東部發達地區,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都走在前列。我的母校南京師範大學,公平對待殘疾學生,只要成績、素質符合要求都公平錄取。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在報告精神的指導下,人們一定會有更多機會實現全面發展,從而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實現人生價值。”
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人和社會全面發展
“十九大報告關於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彰顯我們黨不斷順應時代變化,善於抓住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的實踐和理論品格,為謀劃發展、推動發展指明正確方向。” 南京市委常委、江寧區委書記李世貴代表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為人民服務,不斷從人民的需要中發現問題,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檢驗工作,有力推動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全方位、深層次、開創性的巨大成就。江寧將堅持把人民期盼作為工作指向,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更大力度建設“強富美高”新江寧,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貫徹新要求、破解新矛盾,我們將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鄉村振興、補齊民生短板、建設生態文明、促進文化繁榮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李世貴説,江寧將著力打造江蘇高端産業集聚區、長三角自主創新引領區和現代化、國際性南京主城南部中心,努力按照總書記提出的“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建設東中西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發展帶,讓廣大農民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加快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突出短板,深入開展精準扶貧攻堅,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加大水、大氣、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建設覆蓋城鄉、功能齊全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大力培育滿足群眾更高期待的新型文化業態。
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調研員、靖江人民法院副院長陳燕萍代表在長期的基層法院工作中發現,人民群眾因為溫飽問題而産生的贍養、撫育、撫養等糾紛漸漸減少,更多的是住房、購車、旅遊等高層次財産性糾紛。他們更加關心公共事務的發展,針對政府決策提出政務公開、針對環境污染提出的公益訴訟日漸增多。“要契合當下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要求,回應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要關注基層社會治理環境,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還要關注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弘揚好人風尚,加強誠信建設,密切關注食品安全、電信詐騙等侵犯群眾切身利益的糾紛,創新‘誰執法誰普法’的工作機制,推動巡迴審判走進校園、走進村居、走進工廠,不斷培植公民的法治精神,讓法治信仰深入人心。”
堅持新發展理念,讓發展更平衡更充分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習近平同志在報告裏提出來的14個基本方略,就是破解主要矛盾的核心舉措。
14個基本方略,指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代表表示,無錫將更加注重經濟的提質增效,重點在抓創新、抓轉型上下功夫。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以推進創新驅動核心戰略為抓手,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産學研深度融合為支撐的産業科技創新體系;以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引領,以推進産業強市主導戰略為抓手,加快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先導、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産業發展體系。具體講,就是要以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優先選項,以發展具有領先優勢的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以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現代服務業為重要取向,堅定把無錫的産業推向中高端。
“作為一名流動黨員黨委書記,我十分認同十九大報告中對‘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判斷。”灌南縣駐杭州市流動黨員黨委書記邵中國感到,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體現在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收入差距上,而如果家鄉的集體經濟發展了,有龍頭企業,有創業的氛圍,外出務工人員就會返鄉就業創業,從而防止“脫貧”反彈,緩解農村發展不均衡。“十九大報告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農民工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等,這些都讓農民備感振奮,對未來充滿期待。”
“主要矛盾的變化反映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階段的提高。作為來自基層車間的黨代表,我堅信只有國家強大了,自己的小家才能更好。”樂金化學(南京)信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偏光板合板室班長王蕾代表説,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各行各業都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現在國家強大了,每個人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展現自己,就一定能夠發光發亮。作為基層代表,我將更加注重革新創新,以團隊精神帶領自己的班組,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為了讓我們國家加快從‘富起來’邁向‘強起來’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