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大清華江蘇專場招聘會上引來英才集聚 招才新政釋放“江蘇魅力”
“今年暑假在南京實習了兩個月,很喜歡江蘇的人文和政商環境,就想畢業後到江蘇發展。”11月26日,江蘇省委組織部、江蘇省人社廳組織赴北大、清華開展“江蘇專場招聘會”活動現場,清華大學經濟學碩士王栩淳與江蘇華泰證券現場簽約後如是説。
當天,江蘇13個設區市常委組織部部長、人社局長、189家重點企事業負責人趕赴北大、清華等北京高校院所,以滿滿的熱情和極大的誠意招攬各類高層次人才、優秀畢業生到江蘇創新創業。招聘活動現場洽談4267人次,其中博士1565人次;當場達成就業意向443人,其中博士132人。
人才貸、購房券、雙落戶,江蘇集成政策引人才
“江蘇現有人才1076萬,其中高層次人才79萬。到‘十三五’末,江蘇全省人才需求量將突破1500萬,迫切需要既通科技又懂市場的複合型創新創業人才、處在國內外學術前沿的高科技領軍人才、能夠突破發展關鍵技術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高端人才、掌握絕技絕活的高技能領軍人才。”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戴元湖在北京大學招才推介會上説,聚力創新的江蘇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渴求人才。
為吸引優秀人才,江蘇先後制定出臺“科技創新40條”“人才26條”“知識産權18條”“富民33條”等政策。一系列真金白銀的優惠貨真價實:對頂尖人才的資助超過2000萬元,對頂尖團隊的資助達到1億元;推出“人才貸”“人才投”“人才保”等“人才號”金融扶持産品,已累計為2300多名人才提供45億元零抵押零擔保的純信用貸款;組建江蘇人才創投聯盟和江蘇人才創新創業路演中心,推動資本與人才、技術和産業有效對接,成為創投行業全國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各地普遍建有人才公寓,拎包即住;在南京等地限購限貸的情況下,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可以不用排隊搖號;引進人才到江蘇,可以選擇“雙落戶”,創新在高校、創業在園區……
為吸引更多北大、清華等高校畢業生來蘇工作,江蘇制定了更為有效的人才政策。江蘇省委組織部專門組織實施名校優生定崗特選計劃,面向清華北大等高校招錄一定數量的選調生,在北京組織考試,崗位主要安排到市縣機關。
一把手招聘、當場簽約,誠意引來眾多學子
“我們不僅是要引進優秀人才,還要讓這些優秀人才留得住、用得好,人盡其才。”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有富當天帶領公司團隊在北大清華招聘14位碩士和博士。張有富説,從公司現有的北大、清華畢業生的表現來看,他們基本功紮實,適應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對於此次招聘的人才,除了給予優厚的薪酬待遇,公司還將通過啟航、助航、領航人才培養計劃,幫助他們儘快熟悉公司的每一個工作崗位,然後讓他們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平臺。
《新華日報》記者現場採訪發現,現場企業除了給予良好的發展平臺,提供的崗位年薪都在10萬元以上;對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待遇面議,上不封頂;有的單位為引進的畢業生提供30萬—200萬元不等的購房補貼或給予安家費等支持;有的地區對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給予資金資助、生活補貼。
北京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桑亞東對好幾家單位有意向,老家在蘇州的小桑坦言,與北京的高房價、乾燥氣候相比,自己更喜歡宜居的江蘇。“這幾年,我北大師兄大部分畢業後都回江蘇老家了。”從本科到博士,已經在北京呆了9年的北京大學藥學博士王婕則表示,北京生存壓力大,江蘇房價相對便宜,科研院所眾多,機會不少。“開始找工作以來,我和男朋友的每一份簡歷都投到了江蘇。剛開始待遇只要行業平均薪酬就可以,但希望企業能有一個好的鍛鍊平臺和發展機會。”
對於優秀人才,公司負責人當場面試、現場簽約。當天,江蘇交通控股、華泰證券、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銀行、中國醫藥城等單位都與一大批北大、清華畢業生現場交換了就業意向書。
集中招才、分頭對接,人才集聚效應初顯
江蘇省委組織部、江蘇省人社廳大規模組織高校院所、企事業單位赴北大、清華等高校院所招才引智活動已實施多年。強大的陣容、高端的崗位,已形成江蘇在國內招才引智的工作品牌。借助江蘇省級引才平臺,各設區市積極行動,大院大所與江蘇地區合作常態化。
11月25日,泰州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泰州(北京)科技人才合作對接會上,21名院士表達牽手泰州合作共贏的願望,現場簽訂人才科技合作項目63項。截至目前,泰州已與中科院、北大、清華等10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長期科技合作關係,新建各類産學研合作體425家。11月25日,無錫在北京科技大學舉辦無錫市高層次人才交流合作洽談會暨“百企千才高校行”北京專場活動,吸引了中科院院士、北大清華教授等28所在京高校的專家教授等人參加,現場19個人才科技項目集中簽約。鹽城11月26日在清華大學舉辦鹽城·北京高端人才對接會,現場簽約26個科技人才合作項目,其中22個項目是與清華、北大等名校院所合作。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過勇説,江蘇良好的引才政策和人文環境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到江蘇創新創業。清華大學去年到江蘇就業的畢業生人數比兩年前增加了25%,而江蘇籍畢業生返鄉就業率也從兩年前的30%提高到了如今的70%。
人才集聚對一個單位的科研能力提升幫助有多大?在北大、清華招聘現場打出90萬元一次性人才引進費的徐州醫科大學人事處副處長李元棟感觸頗深。他説,學校從2011年開始試行高薪引進雙創博士計劃,3年共計投入4800萬元引進高層次人才,3年後,這些人才帶來了3000萬元的科研經費。“隨著這些年輕人的科研能力進一步成熟,其科研成果將更加豐碩。”人才集聚也讓徐州醫科大學師資隊伍層次得到了飛速提升,現在學校師資隊伍中博士比2011年翻了兩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