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3支小分隊赴全國56個地區“搶人”南通:危中尋機破解“用工荒”
3月12日上午8點半,作為江蘇鹿得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員工,走向流水線的那一刻,王強強懸著的一顆心終於安定下來。一週前,他還在山西老家急得坐立不安。
“沒想到南通市政府會專門派車上門來接我們,這種暖意真讓人感動。”32歲的王強強家住山西翼城縣裏砦鎮老官莊村,往年正月十五一過就會到長三角打工,2020年因為疫情,一直出不了門。“南通專車”開到家門口,他和村裏的9個村民順利抵達南通。
王強強為出不了門而發愁的同時,鹿得電子也在為人手緊缺而苦惱。“公司湖北籍員工就有30多人,他們近期肯定回不來。公司一堆在手訂單要趕,急需招工180人。”人力資源總監金小明告訴新華日報記者。
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2月10日,南通眾多企業逐步復工,但因道路管控,外地員工到崗率嚴重不足,成為制約企業復工達産的突出矛盾。南通快速打出“組合拳”,助企業穩住心神:實施疫情期間穩崗返還政策,依託大數據篩查比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直接撥付穩崗資金8449萬餘元;明確激勵政策,2月至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解除後30天內,市區單位新招用員工5人及以上,初次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並繳費滿6個月的實際用工企業或為企業輸送員工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按每人1000元予以獎勵;鼓勵企業包車“點對點”接運員工,財政全額補貼包車費用。
但單憑企業的力量,很難將分散的員工集中接回南通。“我們的骨幹員工都在外地,雖然2月10日就復工了,但復工10天,産能才恢復20%。”南通寧普電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林急得火燒眉毛。截至2月19日,南通規上工業企業員工到崗率只有61.5%。
南通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立即決定,組織“政府專車”幫企業接運外地員工返崗。2月21日上午8點多,首批25輛大客車組成的浩蕩車隊從南通出發,趕赴安徽、河南、山東以及省內連雲港等4省8城,將數百名員工接回“家”。通過這種方式,幾天內,南通先後協調5次專機、216次專車,集中接運返崗員工4628人。
“這麼多外地員工‘點對點’返崗,背後凝結著多個部門的艱辛努力。”南通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市衛健委主任陳冬梅説,每一個接運目的地都經過認真梳理,外地員工相對集中,同時是疫情低風險地區;每一個接運小組都由人社、公安、衛健等多部門派員組成,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和安全保障措施;每一名員工都經過身份信息和活動軌跡確認、健康狀況評估,才能返回崗位。
儘管如此,企業依然喊“渴”。春節後本是招工黃金季,勞動力富集地區務工人員“出不來”“走不遠”,導致招工難。南通將200多家有招聘需求企業的用工缺口匯總,總數達2萬多人。
“企業急,務工人員肯定也急。”南通市委市政府判斷,疫情之下,只有主動出擊才能化危為機。一場規模更大的赴外招工“十日攻堅戰”迅速打響。南通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等部門以及眾多企業整合力量,組成33個赴外招工小分隊,奔赴貴州、甘肅、山西、陜西等省的56個重點用工地區“搶人”。
“這些地區勞動力富集,且是疫情低風險地區。”南通市人社局局長淩建華介紹,招工小分隊出發前,南通即以市政府名義向當地政府發去招聘聯繫函,該市人社局也與當地人社部門提前對接,並專門製作赴外招聘信息系統,務工人員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進入網上招聘大廳,查詢崗位信息、報名應聘都可掌上操作。
“為防控疫情,本次赴外招工一律不搞現場招聘,招工需求信息通過當地網站及人力資源公司發佈,地方每向南通輸送一人,就能獲得1000元推薦就業獎勵。”南通市人社局就管中心主任沈志帶隊赴山西省長治、運城、臨汾等地招工,“南通以政府名義上門招工、包車接人,誠意滿滿,得到各地政府廣泛稱讚和大力支持”。
“在疫情防控關鍵期,你們奔波2000多公里趕到我們這個偏僻地區來招工,讓我們很意外,也很感動。”幾天前,當看到如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茅紅宇帶隊專程趕赴雲南曲靖招人,曲靖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中華由衷感慨。兩地一致同意建立勞務協作長效機制,曲靖力爭在兩個月內向如皋輸送務工人員1萬人。招工途中,南通33支小分隊先後與貴州羅甸縣、陜西隴縣、甘肅宕昌縣等6個縣簽訂《人力資源互補合作協議書》,就開展長期勞務合作達成一致。
3月13日,33支小分隊全部歸來,跟他們同步回來的還有近萬人的勞務大軍。截至3月12日,近8000家規上工業、服務業企業復工率達98.3%、員工到崗率達87%。該市稅務部門統計顯示,復工第四週,南通企業日均開票戶數達1萬戶,日均開票金額恢復至同期的91.7%。
“人招回來了,更要留得住、用得好。”南通市市長王暉説,3月至6月,南通將開展“千人聯萬企”雙招雙引百日攻堅行動,鞏固“十日攻堅”成果。同時,努力為廣大新南通人提供更優環境、更多機遇、更好服務,為他們搭建圓夢舞臺,讓他們把心留在南通。(新華日報 記者 陳 明 徐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