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南通“騰挪空間”實現高品質發展

2020-06-04 09:51:00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路晶森    

  滾滾長江一路奔流,至南通段水面豁然開闊。這個擁有166公里幹流岸線的城市,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站”,也是“長江大保護”的“最後一棒”。

  然而,“化工圍江”、碼頭林立、岸線被佔曾讓這座城市的居民“濱江不見江”。這幾年,在污染防治上做“減法”、在生態修復上做“加法”、在産業升級上做“乘法”的南通,走出一條以“騰挪空間”實現高品質發展的特色路徑。

  還江於民,城市“後巷”變“綠肺”

  初夏時節,驅車行駛在南通五山濱江風光帶,抬眼可見江上碧濤萬頃,側耳可聽林間鳥鳴啁啾。只要有空,家住優山美地小區的黃冉就會開車到這附近的濱江體育公園來跑步,“一段時間不來,五山變得更美了。”

  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臨江而立,與園博園、嗇園等被當地居民合稱為“五山地區”,如今,這片佔地面積超1000公頃的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八成以上。然而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港口、企業、民居交錯相生的城市“遺忘角落”,與幾公里之外的新城區形成鮮明對比。

  “我從小在城區長大,但以前從來感受不到自己生活在一個濱江臨海的城市。”南通市長江辦副主任周雪瑩坦言,“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窘境影響了當地百姓的獲得感,質態偏低、環境污染更是影響了産業和城市發展。

  響應長江大保護戰略部署,從2016年開始,南通下定決心還山以林、還江於民,優化長江岸線佈局,市區段建設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生態綠肺”。不僅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一把手”牽頭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還專門成立“五山辦”,集中力量“猛藥去沉疴”,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體系。經過3年多的修復,變化有目共睹:17平方公里內,共拆遷“散亂污”企業203家,清理“小雜船”162條(戶),拆除各類違建6.5萬平方米,騰退修復岸線5.5公里,新增森林面積6平方公里,區域內7公里沿江生態廊道全線貫通。如今的五山及沿江地區,一泓江水依城而過,市民悠遊其間,實現從“臨江”到“濱江”、從城市“後巷”到城市“綠肺”的蛻變。

  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的蝶變,成為南通深入實施長江大保護,實現綠色發展的縮影。周雪瑩説,南通市在全省率先以多規合一的思維編制實施《沿江生態帶發展規劃》,項目化推進沿江示範段建設,項目數佔全省1/5。隨著透支的長江生態環境漸漸恢復,長江邊“水清岸綠人流連”的景象得以重現。

  港口騰退,生産岸線變生態岸線

  5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南通狼山港區,原來堆成小山似的硫磺和鐵礦砂早已不見,港區建築已經全部拆平,碼頭僅保留了幾座門機,一座塔吊正在緊張拆卸。

  “這裡曾是全國最大的硫磺集散地,老港區助推了南通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緊鄰城區、存在污染,港城矛盾逐步凸顯。”南通港口集團安全總監華正東介紹,老港區原來業務主要為鐵礦石、硫磺儲運和集裝箱運營,雖然硫磺、鐵礦石運輸的利潤可觀,但為了百姓生活品質的改善、城市發展品質的提升,當地堅決貫徹“長江大保護”政策,將港區統一搬遷。隨著2019年4月最後一批硫磺清離堆場,南通徹底捨棄污染嚴重的硫磺貨種。

  “我從小就生活在老港區附近村子裏,那時風一吹,鐵礦石粉末到處都是,鼻子裏常常都是紅色的。”南通市濱江地區建設指揮部前期保障組組長陳玉華的經歷已徹底成為記憶,南通港口集團及其下屬分公司搬遷後,原址將開闢為濱江景觀帶,目前已進入全面施工期。眼下,一條全長5.3公里、國內同電壓等級下最長的GIL管廊工程正在搭建,建成後將徹底消除空中“蜘蛛網”,美化沿江風貌。2.6公里生産岸線將蝶變為生態岸線。

  港口的騰退,既解決了困擾南通多年的港城發展矛盾,也為南通港口高品質發展贏得更大空間。

  沿江行駛30多公里,在老港區下游的通海港區,記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一排現代化岸橋巍然屹立於蘇通大橋下游兩公里的江邊,碼頭上工人有序作業,各色集裝箱整齊堆放在港區腹地。“2018年,原南通港口集團集裝箱分公司整體搬遷到這裡,不僅面積翻了一倍,運輸也不用再穿過城區了。”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葛建華拿出一組數據——去年,港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3.6萬標箱,同比增長70.9%,躋身全國內河港口前三強,“我們計劃到2022年,年吞吐能力達到200萬標箱,遠期達到400萬標箱。”

  思維“騰挪”,“化工園”變“醫藥城”

  5月29日下午,當記者來到海門臨江科技園時,一場生物創新藥研發與産業化發展高峰論壇正在這裡舉行,雲集了國內外十余位業內大咖和百餘家知名藥企。這樣頂級的研討會,在這座沿江小城時常召開。

  10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典型的化工園區。海門市政協副主席、臨江新區黨工委書記徐駿已經在這裡工作了十多年,園區轉型的苦樂他比誰都清楚。徐駿指著沙盤東側一角告訴記者,2008年時,臨江新區曾定位為精細化工園區,先後入駐化工企業16家,“當年我們就決定,化工污染重,不能再擴大規模了。”

  一邊嚴控化工企業入駐,一邊思考調整發展定位“騰籠換鳥”。園區發揮緊鄰上海的區位優勢,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基礎上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先後建設20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科創園和18萬平方米的國際中小企業園等創新創業載體,吸引150多家雙創企業入駐,逐步形成以醫藥健康為主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沿江化工退出是必然的趨勢。去年我們一口氣關停5家化工企業,有一定損失。但如果不是10年前‘不發展’的‘硬杠杠’,如今損失就遠不止這些了。”徐駿坦言。

  “不僅岸線空間、發展空間要騰挪,思維也要‘騰挪’。只有轉換思維,才能借勢升級。”周雪瑩感慨。“化工園”變“醫藥城”的案例再一次説明瞭,騰退並非一退了之。圍繞一個“轉”字,南通推動沿江産業調高調綠調優,一方面,加速船舶海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主導産業升級;另一方面,加速推動沿江産業向沿海升級轉移,打造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

  走馬南通岸線,從向深海進軍的中天海纜等高精尖企業,到以招商重工為核心打造的郵輪産業園,再到沿海四港合為一港的“大通州灣”,無不風生水起……以系統性思維全局謀劃的南通正加快優江拓海、江海聯動的步伐,揚起更高品質發展的航帆。(新華日報 記者 付奇 顏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